米開朗基羅天頂壁畫《創世紀》之《創造亞當》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明心網】梵蒂岡博物館是藝術的殿堂,這裏最為著名的是西斯廷教堂。就教堂本身來說,西斯廷的規模遠不能與近在咫尺的聖彼得大教堂相比,也難與歐洲其它一些有名的教堂相論,但是,西斯廷的名氣卻是其它教堂不能相比的。因為它的天頂畫出自米開朗基羅之手。提到歐洲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的繪畫成就,就不能不提到他的這幅《創世紀》天頂壁畫。米開朗基羅在這裏不僅創造了他的奇跡,而且也創造了世界藝術史上的奇跡。
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大廳天頂的中央部分按建築框邊畫了連續9幅宗教題材的壁畫。這組畫均取材於《聖經》中有關開天辟地直到洪水方舟的故事,分別名為《神分光暗》,《創造日、月、草木》,《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罪-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這幅巨型壁畫面積達14x38.5平方米,由9幅中心畫面和眾多裝飾畫部組成,共有343個人物。當時,米開朗基羅把自己封閉在教堂之內,拒絕外界的探視和其他助手的協作,從腳手架設計到內容安排、從構圖草創到色彩實施全部由他一人親自動手掌握完成。“我的胡子向著天,我的頭顱彎向著肩,胸部像頭梟。畫筆上滴下的顏色在我的臉上形成富麗的圖案。腰縮向腹部底地位,臀部變成稱星,壓平我全身底重量。我再也看不清楚了,走路也陡然摸索幾步。我的皮肉,在前身拉長了,在後背縮短了,仿佛是一張Syrie的弓。”這是米開朗基羅對他近五年工作狀態的描述。這期間,米開朗基羅天天仰臥在18米高的臺架上。當整個作品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基羅已勞累得像個老人了。由於長期仰視,在工程完工之後的幾個月內,他的頭和眼長久不能低下,連看一封信也必須拿起仰視。米開朗基羅正是用這種生命的代價完成了天頂畫,而他留給後人的是不朽的宏偉而嚴謹、富麗而莊嚴。人們恐怕很難想像出這四年多的日日夜夜畫家在極度艱苦的繪制勞動與開闊豐富的創作靈思中所經過的歷程。仰望教堂天頂,沒有人不發出奇跡的贊嘆。
從米開朗基羅作畫順序看,他從教堂大廳的入口處畫起,先是《大洪水》和諾亞,然後是有關創造人類的一組,最後是創造天地萬物。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必須按與此相反的順序觀賞這些壁畫——從祭壇回到入口處。但是,如今一致的看法是應該依從畫家作畫的順序。於是我們讀到一篇倒敘的故事:墮落的人類,經過解脫和凈化靈魂,返回到其創造者面前。
在這幅巨型壁畫中,以《創造亞當》最為出色。

據《聖經》記載,耶和華神在創造了萬物之後,最後,但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創造人類。神用地上的泥土,照著自己的形像、按著神的樣子造了人。但是和創造其他的動物不一樣的地方,是神把自己的氣息吹在人的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神給世界上第一位人,取名叫亞當。神說:“亞當一個人獨居不好,我要為他造一個配偶來幫助他。”於是神使亞當沈睡,神取下亞當的一條肋骨,就用這根肋骨,造了一個女人,就是夏娃。
「創造亞當」的構思體現了米開朗基羅得到超凡的啟示的靈感和想像力,他以亞當的軀體為中心,亞當似乎剛從沈睡中醒來,舒懶地斜靠著,身體裏仿佛還缺少力量。但亞當年輕健壯的體魄被畫家表現得充滿著理想及至的美,蘊育著生機。亞當伸手去接觸那賜予他生命的上帝的手,為他註入活力。這神指與人指的觸碰是整個畫面的焦點,也無疑是整個《創世紀》的象征。
而耐人尋味的是,米開朗基羅並沒有讓這兩只手碰在一起迸發出神創的奇跡。那相差一點點的距離成為了一個永恒的期待的瞬間,給人留下了永遠的想像的空間。@
發稿:2003年10月7日
更新:2003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