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章翠英繪畫畫解--《幽篁(huang)琴聲》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武漢仁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唐王維五言絕句《竹裏館》)唐朝的王維(公元701-761年)是一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詩人兼大畫家,他的《竹裏館》是一首著名的唐詩,故常有畫家愛畫此詩意。但大都是畫一位男人(多為老人)在竹林裏彈古琴。章翠英推陳出新,畫一位少女,她說:“昔人寫此詩,類皆作須眉。余今偏畫一美人,自覺另有一種清靜幽冷境界。”此畫甚得錢老(君陶)贊賞:“……過去寫這首詩的畫家盡管有的是,但在畫面上都是寫有胡子的古裝老人,從來不作仕女。當然寫人物是很有意思的,但寫仕女又未始不可。采荇(xing)女士敢於寫別人所不敢寫的,這已經是在舊的觀點上邁出了一步,且意寫的幽篁何等清遠,教人想起清代的改琦(qi)、費丹旭等大畫家的作品來,他們所作早已膾(kuai)炙(zhi)人口,可不待言,如在這種境界中畫一位妙齡女郎坐著彈琴,更能使畫面產生瀟灑脫俗的氣氛,和畫一個書生,其情趣全然不同。寫古人詩意,應理解詩的內在情趣,表現出來可以因人而異,不必拘泥於陳套。她能在幽篁仕女中,創一新境界,這種變革頗有一點勇氣才能做到,……”(錢君陶《序一》)

此外,除山石較《尋幽》小而竹子比《尋幽》多外,柯文輝先生評論《尋幽》的話,對本圖也完全適合。“《尋幽》畫中人具有東方女性之美,古趣盎(ang)然,巨大的假山墨氣修潔,比較透明,層次井然,舉重若輕;幾株修竹,用宋徽(hui)宗瘦金書體筆法寫出,勁節多姿,有淩雲之意。畫家的修養情操,也就和盤托出。”(柯文輝《序二》)章翠英畫竹子,就是用的宋徽宗這位皇帝老倌瘦金體的筆法,因為瘦金體“結體修長,筆姿瘦硬挺拔”,可以造成“勁節多姿,有淩雲之意”的藝術效果。

改琦(公元1774-1829年),清代畫家,善畫人物、佛像,尤以仕女著稱,兼工山水、花卉等小品。他畫的仕女形象纖細俊秀,用筆輕柔流暢,落墨潔凈,設色妍雅。費丹旭(公元1801-1850年),晚清人物畫家,其父費鈺(yu)長於山水,幼得家傳,但以畫仕女聞名,他筆下的仕女形象優美,與改琦並稱“改費”。“教人想起清代的改琦、費丹旭等大畫家的作品來”,錢老(君陶)是贊賞章翠英的仕女畫除了推陳出新,前無古人的思想境界外,且在藝術水平上直追清代仕女名家“改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