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章翠英繪畫畫解--《屈原》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武漢仁

屈原(公元前約340-前278年),戰國時楚國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則,字靈均,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和愛國主義者。楚懷王時任左徒和三閭(lv)大夫,他主張聯齊抗秦,遭到靳(jin)尚等人誣陷,被放逐(──就是“下放”),作長篇抒情詩《離騷》。楚頃襄王時再次遭到讒(chan)毀,貶謫(──也是“下放”、貶職)到江南。見楚國政治腐敗,無力挽救,在陰歷五月初五那天在湖南投汨(mi)羅江而死。他的詩還有《九歌》(十一篇)、《天問》、《九章》(九篇)等,但《離騷》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他的詩歌想象豐富,感情深邃(sui),生動形象,節奏感強,對後世中國文學尤其是對中國詩歌有重大影響。“笑爾江幹一老翁,形容憔悴欲何圖?當年若肯聽漁父,濯(zhuo)足滄浪診不孤。”表面上是嘲笑屈原,當年如若聽了漁父的勸告多好,幹脆隨波逐流算了,而您偏要特立獨行,自尋煩惱,結果如今弄得這樣形容憔悴,顏色枯槁,您老人家這是何苦來著?其實是盛贊屈原忠於祖國,忠於理想的精神。二千幾百年過去了,人們每年陰歷五月初五過端午節就是為了紀念屈原。湖南人和湖北人都喜歡在那一天劃龍船,把鹽蛋和棕子(──一種用棕葉包糯米制成的食物)扔到水裏:“小魚兒呀小蝦兒,實在肚子餓了就吃點鹽蛋和棕子吧,請你們千萬不要打攪屈原老爺爺的安寧!”屈原將“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九歌-涉江》)而當年得勢於一時的靳尚等奸臣呢?“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