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心靈甘露 > 省思感悟

摩羅: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摩羅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巴爾蒙特的這句詩,自從我第一次讀到它,就幾乎一天也沒有忘記過。一個人內心的純凈、光明與溫暖,盡在此詩中。詩人就像一個從來沒有受過傷害的人一樣,如此誠摯、欣喜、寧靜地歌頌著大地、陽光和人歡馬叫、喧騰不息的世界。

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在少女身邊》中,寫到“我”在火車停站時,見到一位賣牛奶的小姑娘的感受。“我看見她從這座小屋中走出來,背著一罐牛奶,沿著初升的太陽照亮的小路,向車站走來。……晨光映紅了她的面龐,她的臉比粉紅的天空還要鮮艷。……在她那高大的身軀上,她的臉龐是那樣粉紅、那樣閃著金光,似乎別人是透過燈火照亮的彩繪大玻璃窗在看她。她回過頭,朝我這邊走來,她的面龐越來越寬闊,有如可以固定在那裏的一輪紅日,我簡直無法將目光從她的面龐上移開。”

普魯斯特對於陽光的敏感與迷戀,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體驗陽光,體驗美,體驗幸福,體驗純凈,體驗溫馨,體驗柔情,體驗思念和懷想。這樣的精神生活,這樣的心理空間,實在太有魅力。即使是受盡心理折磨的尼采,到了晚年還依然懷戀著年輕時代"那些充滿信任、歡樂,閃爍著崇高的思想異彩的時光--那些最深沈的幸福時光"。那些最深刻最博大的靈魂,幾乎都是既能充分體驗人性之暗昧、又能充分體驗陽光的明朗和溫暖的人。

究竟是傷痕累累的心靈容易感到人世間的美麗溫馨,還是沒有受過傷害的心靈更容易感受到這樣的美麗溫馨?我老是被這樣的問題所縈繞。也許無論是否受過傷害,一顆善良的靈魂總是可以敏銳地感受陽光與溫暖的。

但是,沒有受過傷害的心靈,他不只是能夠感受陽光,他就是陽光本身。只要你見到他,你就不難感到他的純凈、透明與溫暖。這是任何受過傷害的心靈所不可比擬的。

到哪裏去尋找一顆完整美麗的心,到哪裏去尋找一顆像陽光一樣純凈溫馨的心。普魯斯特說,為了能享受到這樣的溫馨,真想住在小站的附近,每天早晨向這位姑娘買牛奶咖啡。

一顆純凈的心需要另一顆純凈的心的相互映照,一顆黑暗的心更需要一顆純凈的心的照耀與沐浴。或者因幸福而寧靜,或者因幸福而哭泣。

1646年,一位英國工人的兒子喬治·福克斯忽然從自己心裏感受到了來自上帝的光,他將此稱為“內心之光”。第二年,這位23歲的青年人告訴人們,這種“內心之光”可以引導人們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上帝的真理。當宇宙之光、上帝之光、內心之光融為一體時,也許就沒法區分受傷的心靈與沒有受傷的心靈、完整的心靈與殘缺的心靈,因為生命已經成為光的一部分。

然而生命永遠擺脫不了黑暗的拖拽,生命永遠不會是光本身,所以,人們才如此熱愛光,包括熱愛作為生命之光最直觀的存在形式的陽光。當巴爾蒙特說“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時,實際上表達了詩人對於宇宙之光、上帝之光、內心之光的完整融合的向往與祈求,這是對生命完整性的呼喚。真正幸福的生命必是完整的。

一個生命怎樣才能完整呢?只有通過對生命意義的認可與領會,才能將生命整合為有秩序的整體。對於光的向往,可以理解為追求生命意義和生活幸福的開始。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

為了成為完整的生命,我求索於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