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歷史的足跡:恒山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嶽、紫嶽。據史書記載,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時,遙望恒山奇峰聳立,山勢巍峨,遂叩封為北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恒山山脈祖於陰山,橫跨塞外,東連太行,西跨雁門,南障三晉,北瞰雲代,東西綿延五百裏,號稱108峰。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8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在春秋時,代國靠恒山而存天下;戰國時,燕、趙憑恒山而立天下;兩漢時,匈奴利用恒山爭天下;東晉時,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時,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滅天下,清統天下,也憑借的是以恒山為主體的長城沿線天險。許多帝王、名將都在此打過仗,這是恒山在五嶽中最可引以為自豪的。

恒山由於綿延五百裏,氣勢壯觀,因此古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華山如立”、“嵩山如臥”、“衡山如飛”之說。登上恒山,蒼松翠怕、廟觀樓閣、奇花異草、怪石幽洞,再加上世界一絕的天下奇觀懸空寺,整個恒山景如詩如畫。

恒山群峰奔突,氣勢磅礴,無論登高遠眺,還是俯瞰近看,均能給人雄曠崇高之感。古人由此贊嘆恒山“危峰過雁來秋色,萬裏黃沙散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