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臥佛及其意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臥佛像是釋迦牟尼逝世時睡臥的形象﹐佛教稱“佛涅”。中國的臥佛在各地的寺廟、石窟或壁畫中均可看到。有石刻﹑木雕﹑玉雕﹑泥塑﹑彩繪和金屬鑄制等幾種﹐有的長達幾十米﹐有的小如米粒。臥佛是佛教造像中十分常見而又獨具特色的一種,佛似睡未睡,似醒未醒,無比安祥、寧靜、淡泊、超然。

釋迦牟尼逝世時已80歲高齡。人們曾在佛逝世的地方發掘出他遺體火化和石刻涅佛等遺跡。

中國敦煌莫高窟第158號洞窟為唐代所建﹐窟內塑有一臥佛像長達15米的石質泥胎彩繪臥佛像﹐雖經藝術上的誇張加工﹐但還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釋迦牟尼逝世時的情景。唐代藝術家們把釋迦牟尼塑造得像甜睡的婦女﹐面龐豐滿圓潤﹐雙眼若睜若閉﹐嘴角深陷﹐露出恬靜慈祥的微笑。據說那時他正在對周圍的弟子講最後一次經--“涅經”。洞窟的南壁彩繪了釋迦牟尼的兩個大弟子--即阿難和迦葉。阿難正聚精會神地聽著 ﹐而迦葉正奔跑著。據說迦葉當時正在耆崛山修行﹐得知佛祖將涅﹐便急忙跑來聽釋迦牟尼的最後遺言。

洞窟的西壁和左壁上彩繪了菩薩﹑羅漢以及西域各國王子的舉哀圖。菩薩是佛國世界裏覺悟較高的人物﹐面對著大佛的涅盤﹐那些菩薩便無動於衷﹐表現出一種寧靜 ﹑安祥的精神境界。而那些羅漢﹐他們在佛國裏是覺悟較低的人物﹐他們眼看佛祖要離開他們﹐個個神情淒楚﹐哀慟異常。至於西域各國王子﹐聽到大佛去世﹐有的放聲嚎哭﹑捶胸頓足﹑呼天嚎地﹔有的用刀割鼻﹑割耳﹐有的剖腹自殺﹐決心緊跟老佛爺一同歸天﹐表現了對佛的一片虔誠之情。足見﹐他們的覺悟是最低的。這一幅幅彩畫﹐不但使人歷史地了解到當時釋迦牟尼逝世的真實情景﹐而且通過畫面上的人物形象﹐使人從中了解到古代西域人民的風俗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