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人物:純陽帝君——呂洞賓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呂洞賓為古今獨樹一幟的仙人,成仙得道後,不登仙界,普化眾生。
一、 路遇漢鐘離 驚悟黃梁夢
呂巖,字洞賓,河中府永樂縣(今山西)人,生於唐德宗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其曾父呂延之,曾任唐浙東節度使;祖呂渭,唐德宗時為禮部使郎;父呂讓,歷任太子右庶子、海州刺史。
呂洞賓少有大志,通習儒家經典,以博學通達遠近聞名。為光大先祖鴻業,決心走科舉入仕之路。後來,呂洞賓多次應舉,都名落孫山,心中煩悶,郁郁寡歡。
呂洞賓最後一次落第之後,在長安街市遊逛,以消遣解悶,不意之間,在一處酒肆門前遇見一位道士,正朝酒家走去,口裏還詠唱著:
莫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可傷神。
閑來屈指從頭數,得到清平有幾人?
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
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
呂洞賓聽著聽著,不由地走近了那位道士,待道士唱完,呂洞賓不禁上前施禮說:“敢問道長尊姓大名?”道士回荅道:“貧道姓鐘離,名權,字雲房,號正陽子,又號為天下都散漢。”呂洞賓立即延請到酒店入上座,斟酒共飲。三杯過後,鐘離權請呂洞賓賦詩助興,借此窺察他向道的至誠之意。於是,呂洞賓即席口占一絕道:
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纓重滯布衣輕。
誰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
鐘離權一聽,知其誠心向道,宴罷,即邀呂洞賓到終南山自己的隱居之所。鐘離權為款待同志,親自下廚做黃梁米飯,而呂洞賓卻伏在桌上呼嚕呼嚕地進入了夢鄉。
夢中,呂洞賓赴京應考,一舉成名,榜列甲第,官運亨通,自州縣地方官青雲直上而到朝廷政要,清正乑潔,政績卓著。兩次娶了清河大族崔氏名閨,舉家人財兩旺,兒孫滿堂,為官顯赫達四十年,後居宰臣十年,獨稟朝政,春風得意。忽遭厄難,籍沒家產,貶謫邊疆,孑然一身,困頓至極,瘦骨嶙峋,立馬風雪之中,不禁仰天長嘆。正在無奈之時,恍然驚醒。
鐘離權站在一旁,看著驚魂未定的呂洞賓,笑著說:“黃梁尚未煮熟,夢境就如此結束了。”
呂洞賓聽後大驚,立即問道:“先生何以知之?”
鐘離權趁機啟悟說:“剛才的夢,升降浮沈,榮辱無常,五十年來一瞬間,真的是,富貴不足喜,貧賤何足憂!縱然說富貴喜夢,貧賤憂夢,說到底,都是夢。夢境總有醒來時。”
呂洞賓頓悟老師的指點迷津,懇請鐘離權收為弟子;鐘離權己認識呂洞賓誠心向道,又經過十次考試,才正式收為弟子,於是授呂洞賓延命之術和金丹之功,以及《靈寶畢法》、《火龍劍法》。
鐘離權在終南山傳法於呂洞賓後,便對呂洞賓說:“我將奉玉帝之詔,明天去蓬萊島赴天池會去了。”隨後諄諄告誡呂洞賓:“將換骨丹藏記心,牢牢守住,時候一到,就功成圓滿,自會飛升。”
第二天,風和日麗,彩霞繚繞鶴嶺,一只白鶴盤旋鶴嶺上空,不一會兒,鐘離權跨上鶴背,向呂洞賓揮手而別,便消失在東北方向。
二、 東都題詩 面晤陳摶
呂洞賓自鐘離權去後,覺得不易久留終南山,便決定遵照老師指點,到華山修煉。
呂洞賓在華山蓮花峰下的羽谷,選擇了九巖洞住下來,潛心修煉鐘離權授的長生真訣。有時登山臨水,嘯傲煙霞;有時飲酒賦詩彈琴舞劍;有時還善於結交山中的農夫,樵子,僧人,道士,隱士,劍客,甚至更有異常之人。他在山中不感寂寞,反覺得日月如轉輪,過得飛快。
呂洞賓有時下山,遨遊於東西兩京,放浪灑肆,混跡於妓館,以此來制約自己的感情,這也是自古以來高人傑士的修煉方法之一。
有一次,呂洞賓到了東都洛陽,在一家妓院住了下來。他看到了妓館的狎客揮金如土,醉生夢死;流落風塵的妓女,吹笙伴唱,強露歡顏。燈紅酒綠,通霄達旦。“難道這就是造化!”於是,他提筆在妓館的影壁上寫下了一首《題東都妓館壁》的詩:
一吸鸞笙裂太清,綠衣童子步虛聲。
玉樓喚醒千年夢,碧桃枝上金雞鳴。
妓館裏歌舞飄緲的狎樂生活,年復一年,無有盡頭,甚至可以延續千年,但是終究有被金雞鳴醒的時候。
呂洞賓看到偌大一個洛陽城,座落在邙山腳下,這裏居住著上百萬眾生,蕓蕓往來,形形色色,猶如走肉行屍,苦骨列列,依然不覺不悟,掙紮於無窮無盡之苦中。
呂洞賓有一把奇特的九龍劍,雌雄合鞘。他常告訴人這把劍的功用有三:一斬色欲,二斬貪嗔,三斬煩惱。看來主要是幫助自己修道煉法。他曾仗劍扶杖遊關中,遨楚天,臨嶽陽,一晃六個年頭過去了。
一天,有一位大名鼎鼎的道士名叫陳摶,也來到華山,住在雲臺峰下雲臺觀裏。
陳摶,字圖南,亳州(今河南鹿邑)人,自幼聰慧有奇才,滿腹經論,擅長詩文,但總是屢試不第,於是絕望於仕途,便上武當山隱居學道,自號扶搖子。他學得了辟谷煉氣的道術,能夠一睡經月,不飲不食。
他精研《周易》,見解獨特,被稱為“高論?俗”,其所著《指玄篇》,被道教尊為高品。呂洞賓雖年長於陳摶,學道也早,道行也深,可對陳摶欽敬如師,便經常駐拜訪請教;陳摶對呂洞賓也相敬如賓如友,無不心印切磋。
三、武昌顯小技 三遊嶽陽城
呂洞賓在華山前後住了四十年,修煉內丹終於成功,按道家修煉說法,可以登仙脫世了,然而,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宿願,去化度眾生,點破世人迷津,並嘲弄世間各種腐朽的私欲,讓其暴露出應得的惡果。
呂洞賓有一天南遊到武昌,看見天心橋畔,各種雜賣雜耍的人,一字排開,非常熱鬧。他化作一個賣木梳的老頭,擺攤叫賣,所有擺出來的木梳,破舊不堪,而且要價很高,圍了半圈的人,都說他是個瘋子。呂洞賓也不理會,忽然擡頭看見人群後有一位老婦人走過,呂洞賓一打招呼,她便走了過來,呂洞賓拿起梳子就給她梳頭發,梳著梳著,稀疏的頭發越梳越密,越梳越長;原來如霜的頭發,越梳越黑,滿臉縐紋的老婦,一時間變成了一個青春少女。圍觀的人都噓噓驚呼。呂洞賓脫口而出道:“她年鶴發雞皮媼,今日玉顏花豧人”。說完,便把一地攤的爛梳子,拋到了江裏。人們正在往江裏看的時候,呂洞賓和老媼卻不見了。
呂洞賓飛上了黃鶴樓,邊飲邊思,剛才的小技,竟無人能懂,於是,就在照壁上題了一首詩:
黃鶴樓前吹笛時,白蘋紅蓼滿江湄。
衷情欲訴誰能會,惟有清風明月知。
呂洞賓南下長沙,化作一個乞丐,手持一個小瓦罐向人乞討,不少人向罐中投錢,但一直投不滿。不一會兒,一個和尚推著一小車錢走過來說:“我這一車錢送給你,你那小罐能盛得下嗎?”呂洞賓捧著瓦罐走到車子邊說:“來,試試!”
和尚把車子輕輕一斜,車上的錢順著罐口直往裏呼呼啦啦地流,和尚十分驚奇說:“你是神仙,你是神仙!還是幻術!”
呂洞賓順口說道:“非神亦非仙,非術亦非幻。天地有終窮,桑田幾變遷。身固非我有,財亦何足戀,何不從吾遊,騎鯨騰汗漫?”
和尚瞪著眼直直看著呂洞賓,呂洞賓看他不悟,二話沒說,拿起小罐就往車子裏倒,不一會兒,小罐裏錢倒完了,車子裏的錢仍是滿當當的。
呂洞賓遊到了巴陵郡首府嶽陽。當時郡守正在嶽陽城鳴鑼開道出巡,呂洞賓正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攔住了去路。郡守一怒之下命小吏拿下醉漢關進大牢。第二天,一大早人不見了,只見獄壁上留下一首詩:
道我醉來真個醉,不知愁是怎生愁。
相逢何事不相認,卻駕白雲歸去休。
呂洞開賓第二次到嶽陽,已是宋仁宗慶歷年間(公元1041——1048),太守滕子京重修了嶽陽樓,還請范仲淹寫了《嶽陽樓記》。呂洞賓很想面結這位地方官,便化名華州回道人前去拜見。誰知滕子京一眼便看透了他的道風仙骨,即口占一絕來回應:
“華州回道士,來到嶽陽城。
別我遊何處?秋空一劍橫!”
呂洞賓開懷大笑,認為遇到了相知,便攀談起來。不料,一入正題,便南轅北轍,最後二人不歡而散。
呂洞賓第三次到嶽陽,化作一位治病的老者,坐鎮街頭,醫病施藥,凡有病來醫者,藥到病除,不講數,隨便給錢,他隨手將得來的錢轉施給窮人。可是,沒病的人也來要藥,呂洞賓如數照給,誰知要藥者一轉身,藥就不見了。有一位富家公子,說來買仙丹,呂洞賓拿出一粒丹藥,放在手上,金光閃閃,說:“這一粒一千貫要嗎?”富家公子說:“太貴了!”呂洞賓說:“小夥子,一千貫能買一個長生不老的神仙嗎?”說著便將丹藥含在口中,沒等小夥子清醒過來,呂洞賓便登雲而去。
呂洞賓登上嶽陽樓,在影壁上題了一首詩:
朝遊北越暮蒼梧,袖裏青蛇膽氣粗。
三入嶽陽人不知,朗吟飛過洞庭湖。
呂洞賓題罷詩,便順江而下,漫遊到了會稽山。
四、廬山磨劍 東林.騁?p>這一天,會稽山上舉行道會,誰知講話的人,全是道混子 ,所講內容,既無蓋世之道,又遠非仙家真諦,呂洞賓聽不下去了,便隨手拿一頂>鯰遙業攪吮諫希諶碩賈辣諫廈揮卸ぷ櫻趺椿峁疑先ツ兀恐諶蘇諛擅疲藍幢霾患耍患繳狹糲亂皇資?p>偶乘青帝出蓬萊,劍戟崢嶸遍九垓。
我在目前人不知,為留一笠莫沈埋!
呂洞賓又遊到廬山,住在了簡寂觀。一天清晨,呂洞賓在山門外松樹下磨劍霍霍,住持候用晦十分不解地問:“先生磨劍做甚?”呂洞賓說:“要削平世間不平事,不磨不利。”
侯用晦更其不解說:“有道之士,尊道貴德……”
呂洞賓沒等他說完,便說,我送你一首詩吧!於是,脫口而出道:
“欲淬鋒芒不憚勞,淩晨開匣玉龍嗥。
手中氣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蛇一條。
奸血默隨流水盡,兇豪今逐漬痕消。
削除浮世不平事,與爾相將上九霄。
侯用晦越聽越驚異,隨口問:“敢問道長是……”
呂洞賓即答道:“三千裏外無家客,七百年來雲水身。”
侯用晦想再追問,呂洞賓便招手說“瑤臺金闕,後會有期,”遂隱入松林,不知去向。
宋神宗熙寧元年(公元1068年)八月,呂洞賓漫遊到吳興郡。他聽說東林庵有位隱士叫沈思,當地人叫他沈東老。沈東老樂善好施,滿腹經綸,又是釀酒高手,釀得“十八仙白酒”很有名氣。呂洞賓化名回道人,會見沈東老。二人一見,談機默洽。沈東老隨即備酒,呂洞賓酣暢淋漓地喝了起來,一下子飲到第二天天亮。呂洞賓對沈東老的款待,十分感激;於是拿起桌子上的石榴皮,在墻上塗寫了一首詩:
西鄰己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余。
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沈東老讀罷詩句,異常感動,頻頻告訴呂洞賓:“有緣,有緣!”呂洞賓說:“後會有期,後會有期!”一轉身便隱身而去。
呂洞賓的詩作編為四卷,收入《全唐詩》中。
(摘自《九都釋道》)
更新:2002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