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忧郁危机吗?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陈松龄【新生12月25日讯】根据健康基金会「2002年台湾地区精神健康指数调查报告」,六成国人认为自己的能力与特点没有发挥,五成六者对未来黯淡不乐观,感到生命没有价值的人,竟也高达四成。在年关将近与寒流来临之际,此份报告更添社会几分愁云惨雾。
忧郁的原因
自古以来,人们都在寻求离苦得乐的良方。然而当人们此种获享逸乐的倾向越严重,个体生命就益加脆弱,陷入忧惧恐怖的危机中。继爱滋、癌症之后,忧郁症也跃升成为廿世纪三大疾病之一。
引发忧郁症的原因虽说复杂而多变,但基本上可归为下列三大因素:1.生物因素:即大脑中的神经化学物质失去平衡。2.生理因素:具完美主义及依赖性的人格,或惯于负面思考习惯的人。3.社会因素:如幼年创伤经验,突遇地震与空难的灾难,或是负面的生活事件如失业、负债、疾病乃至婆媳不合、亲子问题、朋友背叛等,种种潜在因子都有可能引发患者长期陷于颓丧恐惧中,逃避麻木的情绪,甚至导致自伤的行为。人类健康危机从身体进入了心理,情况更加幽微不可测。
快乐的两难
出于自私欲望的满足,从来就无法成为快乐的根源。倘若追逐财富,就会陷入欲望的牢笼;渴望权势,就会陷入孤独的陷阱;如果执迷情感,那就要沦入百转情丝的苦恼纠缠,终身都不得解脱了。然而这个世界具有繁华与精致文化的需要,也不能没有真诚温暖的人情,或是值得奋斗追求的目标。正如急功好利的A型性格容易罹患疾病,但是丧失自我价值的人也无法活得平和愉悦。
此次调查中,低收入的独身居住者,便是罹患忧郁症的高危险群。如何穿梭红尘又能潇洒来去,在消极颓废与汲汲名利中寻找圆融与自得的境界,本来就是自古以来最大的难题。
抱持希望面对现实
这次精神健康指数调查中,最值得注意的面向,就是多数人对未来不持乐观的想法。而这种「绝望」正是致病之源。希腊神话中,当潘朵拉打开盒子之后,惟独「希望」留存,留给这苦难的人世一丝光明。勇气、信心、相信人性本质美善这种单纯的想法,虽然无形且常常被嘲为痴愚,但却往往是使人转危为安的关键。
且让我们在乌云笼罩、悲哀伤痛的时候,相信必有万丈阳光在背后灿灿等待照耀。如此的态度不仅让人活得更健康,自然也更有机会走出阴霾,迎接眼前柳暗花明的渡口!
发稿:2002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