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考试制度:给中国记者再上枷锁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德国之声【新生12月14日讯】当新闻事业被定义为“宣传”,也就不奇怪为什么报纸会像年画一样看上去很美。
中国记者一向被称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但是否能代言人民尚值得怀疑。现在,中国又推行新闻考试制度,这意味着记者作为“无冕之王”的权利再一次被生生剥夺。『新苏黎士报』和『南德意志报』对此进行评论。
新闻考试制度
中国加强对媒体及因特网的控制是『新苏黎士报』关心的一个主题。该报从中国开始实施新的新闻考试制度着手探讨。官方声称,新措施旨在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而『新苏黎士报』却从中看到了中国政府试图阻止批评性意见传播的意图。
『新苏黎士报』报道说:
“现在对媒体的政治规定就已经非常严格了。不遵守有关规定的人,不仅会被降职减薪,严重情况下还会遭到解雇。而将来媒体只能雇佣那些通过考试的求职者。没有通过考试的,3到5年后才能进行再一次尝试。考试内容由劳动人事部确定,由新闻出版署监督。
中国记者们担心,中共由此将增设一项筛选制度,以保证新闻报道忠实于路线,而所有具批评性质、甚至是调查性的报道都会被排除在外。”
『新苏黎士报』还指出了自从国家取消津贴以来,中国媒体面临的困境:
“如果他们只是报道经过筛选、政治上符合标准的内容,那么他们将不能在要求越来越高的媒体市场上站稳脚跟。但是,如果他们为了招徕读者和广告客户以提高营业额和达到指标而超越了有关规定的话,那么,他们将面临遭到禁止的危险。”
互联网:麻烦制造者
除加强对媒体的控制这项议题外,『新苏黎士报』还报道了中国加强对因特网的监控,并援引了大赦国际发表的一份报告。大赦国际谴责中国政府制造了一批新型在押犯,目前至少有33人因所谓的因特网犯罪而遭到关押。仅仅从网上下载异议人士组织的文章便能构成犯罪。
『新苏黎士报』报道说:
“中国政府深知,因特网信息对于现代化进程和保持高经济增长率必不可少。但它却试图对其内容进行监控,而由此取得的成果则是令人怀疑的。这样的审查显得既专断又无奈。
许多国际报刊的网站可以自由进入,其中包括德国、瑞士和奥地利的媒体,但其它一些网站却是永久性或间断性地受到封锁。西藏流亡人士、许多台湾报纸以及法轮功的网站基本上是不能进入的。大赦国际的网站有时可以进入,有时却被封锁。不过,在中共党报的聊天室里甚至都能找到批评政府的文章,但不久便会遭到封锁。”
新闻审核:“竞争所至”?
中国新近实施的新闻考试制度也引起『南德意志报』的关注。该报和『新苏黎士报』同样认为,这样的考试不过是审核制度的一个工具而已。『南德意志报』写道:
“中国共产党传统上视记者为党的‘喉舌’。新闻考试制度有可能是中共为了重新加强过去数年已经放松的对媒体的控制。一些新出现的小报根本没有获得正式的执照,许多报刊还秘密获取了私人或者来自国外的资金,许多记者也不再视为为党服务,而是为读者服务为己任。”
“迄今为止,如果一名记者在整顿中被撤了职,不久之后,他又可以在另一家报纸重新开始。然而未来,官方可以撤销其工作许可,而没有工作许可,全国范围内将没有人可以雇佣他。”
“中国政府目前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局势,也体现在新闻考试制度中。事实上,中国政府不想将这一做法公之于众,但北京出版的『商业邮报』还是报道了这条新闻。新闻审查人员林江说,“这有可能是竞争所致。”
发稿:2002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