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緣歸大法道德升華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紅朝謊言

明居正:到底是誰在抗日(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居正教授(大紀元)

◎明居正

【明見網8月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子純、德龍報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旅居法國的巴黎各界華人為還原抗日戰爭歷史真象,於2005年7月10日下午,在巴黎臺灣文教中心舉辦了《紀念七七盧溝橋事變暨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座談會,主辦單位法國中華會館特別邀請了來自臺灣大學政治系資深教授明居正,明居正教授生動真實、還原歷史真相的演講讓所有與會者為之震撼。

(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明居正,是富有聲望的學者,更是中國問題的專家,專精於中共政治、中共外交、國際政治、兩岸關系、政黨與選舉等社會科學研究)

會館主席、丁委員、各位先生、各位女士們 ,大家好

非常榮幸在這個時候,來到巴黎地區跟各位談談我對抗戰勝利六十周年的個人的一些觀察。在談這個題目以前,我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臺灣大學政治系的教授,我在臺大政治系教書大概已經快二十年了,我的專長呢,一個是[對]中共研究,一個是國際關系。我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當中啊,有幾個題目是最關切的:

第一個是中國大陸的發展。中國大陸怎麼樣從1949年一步步走過來,中間做了哪些好的事情,哪些不好的事情,今天走到什麼樣子;

第二個比較關切的問題呢,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從1912年孫中山創建之後,怎麼樣遭逢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一步步走過來。他的內政外交各方面,我都非常關註。

當然到最後呢,讓我關心的,就是當中國分裂以後,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怎麼樣互動。這也是大家關切的題目。出於對這些題目的關切,我的觸角慢慢開始延伸,其中相當關鍵的一個部分,就是中華民國的外交史,或者說中國近代的外交史,這是我在臺大開的課之一。也就是說,從1840年,從鴉片戰爭談起,那麼中國的外交是怎麼樣一步步走過來。對日本的關系呢,一直是個很關鍵的題目,所以我在這上花了一些時間。

今天,我想用一小時左右的時間,把我的一些想法呈現出來,請各位指教,然後留下一點時間跟各位交換一下意見。

剛才說到,在中日兩大民族在近代史上,一直是關系非常復雜的兩個國家或兩個民族。剛才主席也好,丁先生也好,今天我們講的好象都是說八年抗戰,也就是中日雙方呢,打的是八年的戰爭,其實遠遠不止。我看了日方的記錄,日方有些也說八年戰爭。但是日方有一種新的說法,他說中日雙方是十五年戰爭。他為什麼說中日雙方是十五年戰爭啊?他從1931年,從民國二十年九- 一八開始算起,剛剛開始聽的時候不習慣,後來仔細想想,我發現還有道理。中日雙方直接兵戎相見,還真是十五年,一點都不錯。所以日本方面還是有一些有良心的學者,他們的一些見解呢,其實比我這些中國人還要高明一些。但是如果要往前看的話,日本在近代史上侵華,又豈止這十五年?!絕對不止。

所以現在就讓我把這個題目拉大,也帶著各位跟著我的敘述,我們回到歷史上去。中國在近代史上,接受西方的挑戰是在1840年,我剛才提了,是在鴉片戰爭時候。在鴉片戰爭時候,西方力量開始入侵,帝國主義開始侵略中國,剛剛侵略的第一場戰爭呢,叫鴉片戰爭。

各位都很清楚吧!鴉片戰爭中國被打敗之後,割讓香港,五口通商,然後賠款多少多少怎麼樣,讓出了一些權利,中國人沒有感覺,中國人覺得,這個跟吐蕃打我沒什麼差別,跟突厥打我沒什麼差別,跟回族打我沒什麼差別,我強大了就再打回去。但是中國這眼光是錯的,中國人在做夢,在當時,160年前的中國人,我們的老祖先,做夢也沒有想到,他這個觀察是錯的。為什麼呢?因為,再過十幾年之後,英法聯軍打進來了,英法聯軍打進來之後,我們再度被打敗,再過兩年,當英法聯軍再度打進來的時候,我們還是[被]打敗。所以,當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敗的時候,我們有些人才奇怪的說,我們為什麼老是[被]打敗。我們如果這樣數下來,從1840年開始到滿清結束的1911年,在這最後的71年當中,中國人跟外國打仗,幾乎都[被]打敗。除了非常少數,對不起啊,在對法國打仗曾經打贏過,我在法國嘛不好意思得罪各位了。(眾笑)劉永福的黑旗軍在越南跟這個法國軍隊曾經打勝過。好了,所以這麼一來呢,我們就提出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為什麼從1840年到1911年這71年當中,滿清這71年當中,中國每次跟外國打仗都[被]打敗。大家很簡單的說,我們中國人愛好和平。不是的!如果你愛好和平的話,可以解釋說你不發動戰爭,但是,你光憑愛好和平這句話,你沒辦法解釋說為什麼你這個愛好和平的民族,人家打你,你竟然沒辦法守護自己,為什麼你每戰必敗,對不對?所以他背後一定有更大地原因。

我們看到更可怕地就是,在滿清的最後71年當中,我們跟英國打仗會失敗,跟法國打仗會失敗,跟德國打仗會失敗,跟俄國打仗會失敗我們都認了,我們跟日本打仗都失敗,為什麼?日本在中國人眼裏他們不是東西,有些話可能講得重了點,可能真的很不舒服,可是為什麼這麼小的國家,居然三番五次打我們,我們會[被]打敗?這是第一個問題,我們得回答。第二就是為什麼他們可以三番五次打我們,我們竟然基本上沒辦法抵抗?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所以現在讓我幫各位把眼光拉大一點點。日本會打敗我們,跟英國會打敗我們的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我現在談這個問題。

為什麼在“滿清”最後71年當中,中國碰到外國人每打起仗來,逢戰必輸?為什麼會這樣子?中國人不勇敢嗎?很勇敢哪!當時英法聯軍打中國的時候,法國的軍官曾經寫過一個日記,他說,“我們在廣州附近跟中國的軍隊碰面了,打起來了。中國兵相當勇敢!前仆後繼!可是我們照樣打贏!為什麼,他們是把上衣一脫,光著膀子,拿個大刀就舞上來了!我們這邊的機關槍開始響了,啪……,開始掃了。你這把大刀舞的象雪花一樣紛飛,你抵得過‘馬克心’機關槍嗎?抵不過。”所以簡單說,我們一百多年前的老祖宗認為,西方人打贏我們,因為他們船堅炮利。真是這樣的嗎?不是!絕對不是!絕對不止!

我現在就講講其中的道理。在18世紀的下半葉,也就是1760年到1780年的時候,英國出現了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大概在生產方式方面一個最大的突破。也就是說,最早我們是用獸力耕種的、用人力耕種的、用簡單機械耕種的。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我們可以用機器工作啦,用機器生產。我們不但在田裏面用機器生產,我們發明了工廠,非常大規模的工廠,很有系統的,非常大量的在生產著現代化的東西。英國就是第一個國家。所以從1760年到1780年,英國的約翰·森改良了飛梭,美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聰明的英國人把這結合起來,煉鋼冶鐵的技術開始進步,然後挖掘運河的技術開始進步,所有這一切基本上在英國產生,所以英國變成人類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當這個國家工業化成功之後,他把新得到的財富基本上老百姓都得到享受了,抽出一小部分來建軍,把英國建成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強大的軍隊,那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呢?差不多是1790年到1820年 ,這段歷史跟各位就有點關系了。1792年到1812年,請問各位,歐洲在幹什麼?我已經講清楚了,1792到1812,偉大的拿破侖在打歐洲,拿破侖在歐洲開展了一場二十年的戰爭,基本上所向披靡。他如果不去打俄國的話,今天的歐洲可能是拿破侖五世或者是七世的統治。但是,拿破侖當時做出了錯誤的決定,他跑去打了俄國,最後打敗回來。就在這個時間,英國利用這個寶貴的機會,發展了工業革命,變成了世界第一強國。所以到1812年,歐洲把拿破侖打敗,1815年徹底解決拿破侖之後,大家回頭看,喲!怎麼英國變成世界第一強國。因為他的整個工業基礎跟別的國家不一樣,別的國家是農業經濟,英國已經變成了工業經濟,所以英國就變成了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新型帝國主義國家。為什麼?他是工業革命國家,他是工業強國。

所以,各位回想一下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來侵略中國的西方國家是誰?是英國!就是我剛剛講的鴉片戰爭。第二個跟著來的是誰?是法國,英法聯軍。這些帝國主義來到中國的順序是有關系的,不是說它們排隊來,而是說它們工業化成功的先後順序。當這些國家都變成工業化強國之後,它慢慢地就變成了新型的帝國主義國家。

所以,各位現在請在腦袋裏打開歐洲地圖,工業革命首先在海峽的對岸英國爆發,然後很快在1815年1820年的時候傳到歐洲大陸上面來,所以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西班牙,北歐各國都先後開始工業化,差不多二十年到三十年時間,這些國家第一撥工業化都成功了,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不是特別成功之外,其它大部分都成功了。所有這些成功的大部分西歐國家跟少部分北歐國家,後來在外交政策上面,全部采取的是帝國主義政策,也就是這一批國家,新興的工業化強國,以西歐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擴張。如果以西歐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擴張的話,它向南,就到南歐,跨過地中海等等。

我先說向東吧,向東就到中歐,到波蘭、匈牙利、捷克這些國家,在過去呢,就進俄羅斯地界了,對不對?!然後,向北呢,就到達北歐,芬蘭、丹麥、瑞典、挪威、冰島這些國家,然後向西呢跨過大西洋就到北美洲去了,北美、美國、加拿大跟墨西哥這些地方,然後如果在歐洲向南走的話,就先過地中海,過了地中海就到了北非,這是歐洲白人很熟悉的地區,跨過撒哈拉沙漠向南走,就是中非、南非跟印度往下就是整個非洲大陸吧,然後我們再走水路,當時西班牙也好,葡萄牙也好,跟後來英國的海軍也好,對這些海路都非常熟悉的。所以穿過南非的好望角,向東走就到達那個小島,叫馬達加斯加島。順著馬達加斯加島向東非走,就到了東非海岸,到達了肯尼亞,蘇丹這些地方,然後再向東北走,就到阿拉伯半島,然後穿過阿拉伯半島再往那邊走呢,就到達伊朗這些地方,再向東走呢就到印度了。走印度的南邊過來,穿過南邊再過來一點點就到泰國,然後再向南呢,就到馬來亞,當時叫馬來亞,英國把它叫海峽殖民地,我們今天把它叫新加坡,穿過新加坡就進入到中國的南海,就來到中國。這是水路的部分。然後,水路從歐洲向西走,我剛講到達北美、加拿大、今天的美國,然後到墨西哥,然後來是中美洲和南美洲,然後再穿過南邊的這個角,然後再向這邊走,就是一大片太平洋,最後到日本,再來到中國。

所以,我們現在所描繪的是什麼呢?就是帝國主義在19世紀末下半葉到20世紀這五十年當中,不到一百年當中,它的全球發展。從民族主義的角度看,就是帝國主義怎麼樣擴張,怎麼侵略的過程。從人類文化史發展的過程,我們看見的就是工業革命的力量怎麼樣橫掃全球。所以,這兩百年來的歷史,我剛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勾勒。這兩百年來的歷史呢,就是首先爆發於英國的工業革命,怎麼樣造就了一批新型的帝國主義國家,然後這些新型帝國主義國家怎麼樣向外去擴張跟發展的過程。

這兩百年來,這個過程到今天為止,還沒有結束。今天在法國講這個話,不太好意思。法國也是一個強大的殖民國家,阿爾及利亞、越南,都曾經屬於法國的殖民地。還有很多地方,還有現在非洲的很多地方講法語,都是法國人當時到達的地方,講英語的,是英國人到達的地方。一小部分,中東地區有些地方,會講德語,那是德國到達的地方。我現在講的就是新興的工業化強國怎麼樣變成了全球性帝國主義國家,怎麼樣進行全球擴張的過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面,中國並不特別。

中國是什麼呢?中國就是這無數亞、非、拉國家,這些被侵略國家當中的一國而已,但是中國又有一點點特別,因為它比別人要大,要強,所以它不會一下子就死掉,它死得很慢,死得很痛苦。我剛剛所說的1840年到1911年,最後這71年,就是滿清王朝死亡的過程。非常緩慢,非常痛苦。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剛剛講說,英國、法國這些力量就開始向外擴張了,比較晚來的帝國主義國家是誰呢?是美國。

美國在1870年代才算是比較強大,可是大家都不認為它很強大,1880年它再強大,大家也不覺得什麼,1896年,1897年它打敗了西班牙,大家另眼相看,不過你把一個三流強國打敗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最多你是二流強國,當美國把西班牙打敗之後,這邊割取了波多黎哥,割取了古巴,在亞洲它拿到什麼呢?它拿到了菲律賓,所以美國的力量在1898年到達菲律賓的時候,美國力量才開始進入亞洲。但在這個之前,美國的商船已經在全球活動了,我剛講是兵力的發展,海軍的發展,在這個之前呢,美國的商船已經在四面活動了。所以我剛剛提到說,1840年的時候,英國的軍艦來到中國把中國打敗,美國的軍艦開到日本把日本打敗的時間,比來到中國的時間晚十三年。

所以按照日本人說,我覺得他們形容得很傳神。他們說1841年的時候,英國人的力量打到中國的時候中國被“驚嚇”了,中國人驚嚇之後呢,翻個身又去睡覺了,而當美國的黑船來打我,靠關,開關之後呢,我日本人是“驚醒”,一字之差,形容得非常好,這是日本人自己的形容。他說中國人受到驚嚇,而日本人受到的是驚醒。所以1853年日本人驚醒之後,他的諸侯就開始“尊王攘夷”。他們用的語言都是我們的語言。 “攘夷”就是要把西洋人打出去。要“攘夷”,那要怎麼辦呢?就要“尊王”。王在哪裏呢?找來找去,天皇在那。

天皇以前不是一個很強大的君主,到這個時候,才有人覺得說應該把天皇造就得強大一點,所以日本這些諸侯開始慢慢合並,開始進行“尊王攘夷”。那麼有一些比較聰明的諸侯,就打起“尊王攘夷”的招牌去解決別的藩王,所以許多藩王都在“尊王養夷”之下被打敗或者獻出權利,所以日本就開始慢慢快速整合。說是慢但非常快,過程非常曲折。到了1867年左右,王權開始統一,明治天皇開始出現。明治天皇說,我要開始維新,我不維新,不足以救我這個國家。所以,1867年大政奉還,1868年“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之後,還有兩項事情非常成功,中國人落後很多。第一點,就是它快速地工業化,中國人不肯。我等會再說中國人那一塊。它快速工業化,它很快就認識到,如果我們日本人還用過去的那種辦法種田,還用過去那種辦法用手工做東西,我們一定會被人家打敗,我們如果要變成強國的話,一定要改變我們的生產方式。在農業方面和工業方面都加以改造,而且,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我們要發展我們的工業,所以日本開始建立工業。中國人有這個認識是很晚的事情,日本人快得多。日本人第二個優秀的見解,對於西方對它的挑戰,它的第二個優秀的見解就是我要快速的改造我的教育。

日本人在這個以前是讀中國書的,讀四書五經的,讀線裝書的。日本人從1868年之後呢,他決定:我讀西洋的書,我不讀線裝書,我不讀中國書了。因為讀中國書對我解決西方問題好象沒有幫助。所以它很快就拋棄了中國的傳統儒學,一下轉向西洋之學了。它就開始學英文,學法文,學德文,然後呢,去學新的科目。以前,是考四書五經,也差不多像是我們的科舉考試,後來不是了。從1870年之後,日本開始教什麼東西呢?開始教天文、物理、算學、化學這些東西,教一些新的科目。所以日本的現代化從1860年代開始到1870年代已經向現代科目轉型。在座很多是受過許多高深教育的,你們想想看,在你們大學的學校裏所有的科系,不管是三十個系,五十個系,或者是像我們臺大,一百多個系。這些系的名稱也好,還有這些系所教的科目也好,有多少知識是在工業革命前的?工業革命以前有電機系麼?有物理系麼?有化學系麼?沒有,都沒有。換句話說,今天眼睛看到的大部分東西,我們眼睛看到的絕大部分書,我們所吸收的絕大部分知識,乃至大學裏教的絕大部分學問,各位想想看,都是這兩百年以來工業革命以後的新的知識。日本人在一百年以前已經認識到這個問題,所以他們整個教育方式改變。這麼一改變,日本人的進步非常之快。所以我剛剛說,日本人的“明治維新”是1868年,然後1869年、1870年就開始快速發展,發展到1874年的時候,日本的國力已經相當可觀了,僅僅五年的時間。可觀到什麼地步呢?它覺得“我國力強大,可以向外稍稍擴張了”。想象不到吧,日本這麼小的一個的國家,相當於中國一個中等省份這麼大小。日本的面積是36萬平方公裏,中國一個中等省份差不多是30萬到40萬平方公裏,在幾年之內,國力已經強大到可以擴張,所以在1874年,日本初試啼聲,向外擴張。擴張的第一個地方,第一個目標——臺灣,細節我就不講了。

當時中國的兵力依然強大,所以清廷派了沈保貞下來跟日兵輕輕打了一仗,雙方不勝不敗,但是滿清賠償白銀十萬兩,等於是買掉倭寇,讓你不要再打了,那一年是1874年。第二年,日本船就跑到朝鮮去看,測量水文,去畫地形,朝鮮當時是中國的藩屬國,每年對中國入供幾次的,大家記得袁世凱麼?大家記得明成皇後麼?我不知道各位在海外有沒有看過這個片子,袁世凱發跡的地方是在朝鮮,一個中國人為什麼會在朝鮮發跡呢?因為當時朝鮮是中國的藩屬國,中國可以派兵派到那裏去的。所以,翻成現在白話是什麼呢?袁世凱是當時中國派駐朝鮮的當地駐軍的最高指揮官。他有點像美國的太平洋軍總司令一樣。

不過,袁世凱的兵權更大,美國駐太平洋軍總司令他至少不能管日本的內政,袁世凱可以管韓國內政。大家看看明成皇後那個樣子就知道了,她就想說我們不要驚動袁世凱,我們要怎麼樣怎麼樣。袁世凱當時就是最高帶兵官,他做到中國駐朝鮮方面最高帶兵官是幾歲?!29歲,所以,的確是很優秀的人才,所以我剛想說1874年,75年的時候,日本已經派船在江華島附近去窺視,結果被中國跟韓國趕出去,趕出去了,那一年是1875年,日本人退回去之後就認識到一點,如果我真的要在亞洲擴張,要在全球擴張的話,我必須要打敗中國,我要想打敗中國的話,我的經濟必須要再上一個層次,那麼另外,我必須要有海軍,所以日本在1880年代左右開始下定決心擴建海軍,中國呢,還渾然無知。日本開始建海軍了,中國在晚了幾年以後才想起來說我可能也要建海軍,因為憑自己的能力造船呢,大概不行,所以,中國開始向外國訂船。在1880年代左右,工業革命以後的第二代新船開始出現,這些船呢用當時的話叫鐵殼船或者鐵甲船。以前的船是木頭船對不對?!後來變成鐵殼船,就是木頭為芯,外面包鐵皮就叫鐵殼船,後來變鐵甲船,根本整個船是鋼鐵造的。在這以前,人們不認為鋼鐵船能在水面上浮起來,他們覺得鋼鐵這麼重的東西,你做成船,那不是整個沈下去了麼?後來就做成小船實驗一下,哎啊,可以啊,再做點看,還是可以走,再做大點看,還是可以走,所以就變成鐵甲船。

工業革命以後的第二代戰艦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第一代鐵甲船,第一代鐵甲船當時在歐洲剛剛出現,我們看見,日本也看見,所以我們就向歐洲各國去訂船。 那麼,在1880年代後期90年代初期的時候,中國當時看中了一艘很好的船,就向歐洲去訂了,訂完之後我們付了訂金,那麼那個船造起來要幾年嘛,所以歐洲就慢慢造,造到最後差不多該買船了,該付款了。到1893年,1894年的時候我們講說我們不買了。為什麼不買呢?因為過兩年1895年是慈禧太後生日,我們要拿這些錢去給太後過六十大壽,這些錢不買船了。日本一聽,啊!趕快去把那條船買下來,所以他們立刻全國籌錢,把那條船買回來了,那條船呢,叫吉野號。吉野、速浪、秋津洲這三條船是中日甲午戰爭當中打傷打沈中國船最多的三艘先發艦艇。我不能說我們買回吉野號一定打贏,我當然不敢這樣講,但是少了吉野號,中國的勝算少了很多。所以那條船就被日本人買走,買走之後,日本的艦隊開始成形。

中國以李鴻章一臂之力建立了一個北洋艦隊。所以,當時李鴻章已隱隱約約看見我跟日本可能要打仗,可是李鴻章決心不夠,準備也不夠,最後到1894,95(年)雙方一打的時候呢,我們一戰而敗。

也就是中日兩國的這個沖突,我(明居正先生)這樣一路慢慢勾勒下來各位明白一點,中日兩國的沖突不是1937年開始的,而是在1870已經開始了。當明治天皇決心成為亞洲第一強國的時候,中日兩國已經註定要沖突了,只是中國還沒有完全看見罷了,中國反應非常慢,日本的計算非常快。所以1895年中國一戰而敗,中國簽《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喪權、辱國 。我先說南邊,南邊我們割掉了臺灣和彭湖,北邊割掉了遼東半島還有朝鮮的主權。我先說遼東半島,遼東半島是一小塊地方,我們割出去之後呢,我們沒有辦法,我們割了。割完之後,俄國、德國、法國三國反對,為什麼?你日本拿了遼東半島,那麼我們這三個國家還有什麼立足點呢?不行,你得還回去!所以日本人說我們明治大帝忍著錐心刺骨的疼痛把遼東半島含淚交還中國。他把從我們從這邊拿到的東西還給中國,他說他忍著錐心刺骨的疼痛,那我們怎麼辦?!回過頭他跟中國要求加賠3000萬兩白銀,因為你贖回遼東半島。中國沒有辦法,再賠3000萬兩白銀,多花3000萬兩白銀,目的就是把遼東半島贖回來,等著給俄國侵略用,那一年是1895年。

日本在南邊拿了臺、彭,北邊拿了朝鮮的宗主權,各位回想一下,日本看中國是什麼?日本北邊拿了朝鮮半島,南邊拿了臺、彭,它對中國形成鉗形攻勢,請各位註意,這件事情雖然發生在將近150年前,100多年前,到今天為止依然有效,也就是日本看中國始終是鉗形攻勢的觀察。當日本南邊割取了臺、彭,北邊割取了個朝鮮之後,它還沒有並吞朝鮮,它只是取得朝鮮的宗主權,所以它的軍隊開始登陸朝鮮,然後日本就以朝鮮為跳板,一跳進入中國東北,那個時間差不多是1900年。

當日本力量1900年進入到中國東北,中國固然很不安心,因為發現日本越來越強大,開始慢慢擋它不住了。而且還有一個國家,更讓中國不安心----俄國,俄國當時正好是強大的時候,它正好從北邊南下牧馬,所以下來的時候,俄國的力量跟日本的力量在中國東北碰到,雙方要沖突了,日本的外交一向很優秀,到今天為止都還是這樣,各位聽了不要不舒服,我們必須實事求是。日本當時看見它恐怕要和俄國打仗,所以它去尋求盟友,找來找去找到了一個家夥——英國。英國當時跟俄國在全球爭霸,看到日本起來跟俄國沖突,非常高興,就跟日本同盟,所以1902年日本跟英國簽訂《英日同盟》,《英日同盟》簽訂之後,全世界都知道日本準備跟俄國打仗,俄國也看見了,所以加強遠東總督府的權利,讓它自由行事,隨意用兵,然後第二呢,修築西伯利亞大鐵道,一推呢,推到海參崴(俄國港口城市),準備運兵了,所以大家看到英日同盟,看見俄國準備宣布加強遠東總督府,修築鐵路,大家曉得,日俄戰爭準備爆發了,那一年是1903年。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俄戰爭為什麼爆發呢?不是日本討厭俄國,俄國討厭日本,當然也是,但是最關鍵的問題是什麼?日本跟俄國要爭奪中國的權益而打仗,所以這個才是問題的核心。它們彼此看不順眼是一回事,但是彼此都想侵略中國,因為這樣子發生利益的沖突,而準備參戰。所以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就象打中國一樣,日本打俄國也打得非常漂亮。

日本的海軍提督海軍總司令東鄉平八郎(音譯)派了日本的艦隊出來跟海參崴的艦隊作戰,一戰而勝。海參崴艦隊損傷並不嚴重,但是海參崴司令官做出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初戰失利後他立刻退回海參崴港。東鄉平八郎一看,好,我立刻派兩條船去。兩條船封鎖海參崴港,海參崴艦從此沒有出來過,東鄉平八郎立刻調集了所有的其它的海軍艦隊,快速南下,他知道俄國應該會派波羅地海艦隊來打。波羅地海艦隊花了三個月的時間,走了大半個地球,包括穿過馬六甲海峽上來,準備在日本海面,日韓之間的海面跟日本海軍決戰。東鄉平八郎把船擺在臺灣的南部,呂宋島的北部,在那邊埋伏 。中間有一個修煉的小故事,我可以說一下,東鄉平八郎的參謀長,我忘了什麼名字,反正也是四個字的。這個四個字的參謀長啊,平時有個打坐的習慣,他打坐的時候可以看到東西,很奇怪。後來這個參謀長在打仗的時侯,他就天天在家打坐,然後在想,想什麼呢?他在看俄國的軍隊現在在哪裏。他居然看得見,所以他就看見俄國軍隊現在應該穿過馬六甲海峽了,然後應該在這裏補給淡水,然後再過去呢,他應該到達哪裏?三天之後他應該到達呂宋島的西北角,我們要在那裏等著他們。因為波羅地海艦隊司令官應該會想到在日韓方面跟我決戰,我不會在那裏打,我會在這裏打。

所以日本海軍在這邊埋伏,等到俄國艦隊一穿過南海,要向這個臺灣方面走的時候,日軍突然出來一下子把這個波羅地海艦隊全部殲滅,波羅地海艦隊全軍覆沒,所以俄國的海參崴艦隊被打敗,波羅地海艦隊被殲滅。日本的陸軍表現同樣優秀,在中國的旅順、大連去攻俄國的基地,細節我就不說了。他們只有打一個高低,日本兵反復沖鋒,最後把那個基地打下來了,俄軍殺的殺、降的降。俄國在中國打敗之後,拱手把俄國在中國的權力全部讓給日本,雙方簽訂《撲茨茅斯條約》,那一年是1900年。我現在講的是日、俄兩個帝國主義在中國裏面爭霸的結果,就是日本勝,俄國敗,俄國退出去。所以俄國力量退出中國東北,日本力量開始進入中國東北,那一年是1905年。

那一年(1905)是孫中山先生到達這邊(法國)附近的時候,在這邊北邊一點點。孫中山先生到達布魯塞爾,跟留學生演講,留學生挑戰他,結果留學生跟他講說,“我告訴你,孫文,你這樣革命是不會成功的”。孫文說:“為什麼不行?”,他們說,你老是靠黑社會,這樣是做不了事情的。你必須怎麼樣呢?你靠黑社會沒有關系,什麼三和會、三頂會、哥老會(音譯),都沒有問題,但是呢,你要吸收我們這些人,吸收留學生參加。孫文一言驚醒夢中人,從此開始大力發展留學生。所以國民黨這個早期的同盟會裏邊,跟後來的早期的國民黨裏面,依我看,基本就是兩支力量,一支是華僑,另外一支就是留學生。華僑裏面又有兩個力量,這裏我們就不細說了。

好了,那麼現在回到1905年,1905年的時候,中國力量開始進入中國東北,而中國當時風起雲湧,準備革命了。日本看見中國革命,就開始加大對中國的力度,開始努力經營中國東北。中國東北在滿清統治的時候,因為視為關外龍脈所在,所以一直不準漢人過去。漢人每次在關內碰到兇年的時候,就跑關外,跑得最多的就是山東人。所以常常講的“走關外”就是這個意思。那麼,山東人大量移民過去,但是東北基本上還是人煙稀少的地方。1911年,孫中山革命,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而這個中華民國呢,是個軟弱無力的中華民國。為什麼呢?孫中山在中國的政黨上面基礎不夠強大,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孫中山創立的新中會是一個比較松散的組織,同盟會是一個大同盟。同盟會是很多會的合作,它不是一個單一組織。所以孫中山只是象這個很多個會的共主,他並不能夠號令天下,大家只是遵從他作為一個共同領導人罷了。所以同盟會呢,本身不是一個堅強的組織。

這個不是一個很堅強的組織在國內發動革命,並不是很有效,然後就不小心革命成功,結果到接掌政權的時候發現我沒有實力接掌。為什麼?我根本沒有這麼多人才。所以很多人一看情況不對了,啊!革命!滿清被推翻了,就效忠孫中山,就宣布我這邊共和了,我這邊推翻帝制了等等,所以各省開始光復反正,是這麼過來的。簡單說呢,是口頭上遙奉南京政權,遙奉孫中山,實際上我是大權在握。好了,等到孫中山準備接(掌)過來,但真的接不過來,他實力不夠。誰實力夠呢?袁世凱。袁世凱是北洋軍閥的領袖,他為什麼起家我們就不詳細講了。那麼,到最後滿清要垮臺的時候呢,袁世凱已經是新軍領袖,北洋軍旗領袖,他才是實質的有權利的人,所以孫中山跟袁世凱去商量,商量來商量去哪,商量不下來。最後袁世凱說,我幫忙推翻滿清,但是大總統給我做,孫中山不肯,可是同盟會很多人肯。為什麼?那不用打仗了。孫中山是在這個情況下真正失掉對中華民國的主導權。(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