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紅朝謊言

張志新慘死的驚天內幕(上)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明見網6月23日報道】1975年一個初春的日子,張志新被割斷喉管,槍決而死。25年來,張志新最終究竟因何而死,我們不知道;她的遺體如何處理,我們也不知道;她兩次被判死刑的詳細過程,我們更不知道;她的親屬近況如何,我們還是不知道;至於她的兒女被辦“死囚學習班”一事,我們更是聞所未聞。在這裏,陳少京先生以翔實的材料,把這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披露出來。這真是一段沈痛的往事,生活在這個事件中的每一個人,都成為悲劇中的一員。

2000年4月4日,是張志新烈士犧牲25周年。當年采訪張志新案的陳禹山回憶張志新案情,披露不少鮮為人知的內幕。陳禹山說,當年為張志新平反昭雪時,由於當時社會政治條件的限制,冤案真相尚未全公開。讓張志新冤案真相大白於天下,對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對創造我們子孫後代的生存條件,至關重要。

25年前,中共遼寧省委宣傳部幹部張志新,被以“現行反革命罪”,判處死刑。在行刑前,為了不讓她說話,割斷她的喉管,然後押赴瀋陽郊區大□刑場執行槍決。1979年春,這起冤案得以平反昭雪。當時全國的報刊報道說,張志新是由於在“文革”中反對林彪、“四人幫”而被殺害。事實的真相並非僅僅如此。

當時,陳禹山發表的長篇通訊《一份血寫的報告》曾提到:“她(張志新)在充分肯定毛澤東同志的豐功偉績的同時,情深意切、光明磊落地對自己的領袖的某些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表達了她對自己的領袖的熱愛和深厚的階級感情。”其實這才是張志新被殺害的主因。

究竟張志新對自己的領袖的哪些“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哪些“意見和看法”?陳禹山詳細引述了張志新的原話:“我認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中,毛主席也有錯誤。集中表現於大躍進以來,不能遵照客觀規律,在一些問題上超越了客觀條件和可能,只強調了不斷革命論,而忽視了革命發展階段論,使得革命和建設出現了問題、缺點和錯誤。集中反映在三年困難時期的一些問題上,也就是三面紅旗的問題上。”“把觀點明確一些講,就是認為毛主席在這個歷史階段犯了『左』傾性質的路線錯誤。”

張志新說:“毛主席在大躍進以來,熱多了,科學態度相對地弱了;謙虛少了,民主作風弱了;加了外在的『左』傾錯誤者的嚴重促進作用。具體地說,我認為林副主席是這段歷史時期中促進毛主席『左』傾路線發展的主要成員,是影響『左』傾錯誤不能及時糾正的主要阻力。導致的結果從國內看,是使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社會主義革命受到挫折和損失。這種局面確實令人擔憂和不安。”

談到文化大革命,張志新說:“這次文化大革命的路線鬥爭是建國後,1958年以來,黨內『左』傾路線錯誤的繼續和發展。並由黨內擴大到黨外,波及到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各個領域、多個環節。這次路線鬥爭,錯誤路線一方伴隨了罕見的宗派主義和資產階級家族式的人身攻擊,借助群眾運動形式,群眾專政的方法,以決戰的壯志,實行了規模空前的殘酷鬥爭,無情打擊。因此,在它一直占有了壓倒優勢的情況下,造成的惡果是嚴重的。認為它破壞了黨的團結,國家的統一;混淆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削弱了黨的領導;影響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事業的正常進行……”

張志新這些“意見和看法”,是1969年8月間,“文革”風暴席卷神州大地,個人迷信、個人崇拜瘋行的時候,在組織召開的會上或強迫交待時說的。以後的歷史證明,她的“意見和看法』是對的。她是思想解放的先驅。

但至今,絕大多數的人們仍未知道這個真相。

■張志新遺體到哪裏去了

1979 年3月,中共遼寧省委為張志新平反昭雪,追認她為革命烈士。在追悼大會上,張志新的女兒林林捧著的是一個沒有骨灰的骨灰盒。張志新的遺體到哪裏去了?有說是“暴屍荒野”,有說是“當時火化”,也有說是“因為她的身材標準,其骨架子被制成標本了”等等。這一直是個謎。

陳禹山說,當年宣傳報道張志新的事跡時,他所在的報社收到大量讀者來信,其中兩封來自瀋陽的讀者來信談到張志新遺體的下落。這兩封信,他一直保存著。

一封是瀋陽二十一中學齊利的來信,信中說:

我讀了幾篇關於張志新烈士的報道,張志新烈士的遺骨沒有了,真是這樣嗎?我把我在群眾中聽到關於張志新的遺體的問題反映給您。望編輯同志,能否認真調查一下,這事在群眾中議論很大,有必要澄清為好。

我的同事和鄰居們都這樣講,張志新犧牲那天,身著褪了色的軍裝,但幾篇報道中卻是醬紅色的囚服,她死後,她的屍體被潘陽醫學院附屬醫院用汽車運走,放在水泥池子裏,用藥水泡上,作病理解剖實用。

因張志新烈士犧牲後,留下的遺體,按著醫學上來說是一具較完整、無病的女屍,這在醫院來講是難找到的,就是有病的女屍,又有哪家家屬願把病屍獻給醫院呢,所以張志新的遺體運到瀋醫,這就給醫院解剖實驗帶來了極大的方便。那麼張志新較健康的遺體某一部分,就會被放在某個玻璃瓶裏,供醫學院的學生們教學實驗。

如果真像同志們和鄰居們所議論的那樣,我認為烈士的遺骨就能找到,因1975年4月4日,作為瀋陽市每個醫院來講,得到一具完整、無病被槍殺的女屍是極不容易的。瀋醫得到張志新烈士的遺體後,定會將張志新烈士的遺體肢解,放在大玻璃瓶裏保存。

烈士的遺體找不到的另一種原因是,瀋陽是受“四人幫”及其死黨迫害的重災區。那個“四人幫”的死黨(指毛遠新──筆者註)已倒臺了,但“四人幫”的須子仍然存在,這就給找烈士的遺體帶來了種種阻礙,充分發動瀋陽醫學院的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回憶烈士的遺體就能找回來。如能找回來一部分,不也是對烈士的一種安慰嗎?對得起死難的烈士嗎?

張志新同志是黨的好女兒、優秀的無產階級先鋒戰士,是值得我們今天活著的每一個人來學習,永遠值得我們來懷念。烈士的遺骨,就不應放在瀋陽醫學院解剖室的大玻璃瓶裏供人展覽,而應放在革命公墓讓人們永遠懷念、敬仰。

另一封信是遼寧中醫院基礎部韋同運的來信。信中說張志新被殺害後,其屍體被拉回瀋陽,“把她剖腹挖心,取得內臟”後,才火化。“這是千真萬確的。”

遺憾的是,張志新烈士遺體下落這個謎至今沒揭開。她那骨灰盒一直空著。

■張志新的平反繞過“禁區”

既然不把張志新冤案的真相說清楚,怎樣平反?平反會徹底嗎?

陳禹山認為,這不能算徹底。他談了張志新案件的平反經過。他說,張志新案最初由原辦案人、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王XX復審。王XX認為,張志新案,是“沒有什麼可改的”。她“反對毛主席,事實確鑿”。粉碎“四人幫”後中央下發的文件規定:反對林彪、“四人幫”的要平反。但反對毛主席的,仍定為反革命。

遼寧省委要原辦案人王XX回避,改由趙文蘭復審張志新案件。趙文蘭說,她邊看案卷邊掉淚。張志新說的那些話,說明了她對黨的忠誠。張志新把自己的心都掏出來了,把個人的安危拋開,也不顧自己的家庭、孩子了。作為法官,趙文蘭認為要翻這個案,須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是看能否沖破“禁區”,即指所謂反對毛主席;另是張志新在獄中被逼瘋。

1979年3月9日,遼寧省委召開常委會議聽取了對張志新案復審的匯報。省委書記任仲夷繞過了“禁區”,對張志新被害的主因避而不談,巧妙地為張志新平反昭雪。這在當時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任仲夷在會上說:"張志新案件是件奇冤大案。她的死是非常慘的。張志新同志是一個很好的黨員,堅持真理,堅持黨性,堅持鬥爭,寧死不屈。她最後死在林彪、『四人幫』及其死黨毛遠新的屠刀之下。我贊成定為烈士,予以徹底平反昭雪,對她的家屬、子女要很好照顧,由此造成的影響要徹底肅清。要開追悼大會。要號召黨員、革命者向她學習。她是很努力學習的。不學習是講不出這麼多言論的。我們現在搞解放思想,她早就思想解放了。要學習她那種『五不怕』的精神。省委要搞出一個很好的文件,給張志新同志以表揚。這個文件不僅下發,還要向中央上報。” “張志新同志是難得的好典型,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真夠得上一個藝術典型。從我來說,聽了覺得心中有愧。文化大革命中,整別人的事我沒有幹過,但像她那樣堅持真理,我還做得不夠,值得向她學習。”

遼寧省委作出了《關於為張志新同志平反昭雪。追認她為革命烈士的決定》。《決定》指出:“張志新現行反革命案件,純系林彪、『四人幫』及其死黨一夥為了篡黨奪權,瘋狂踐踏黨的民主生活,破壞社會主義法制草菅人命,殘酷迫害革命幹部,實行法西斯專政造成的一起大冤案,必須徹底平反昭雪。”“張志新同志慘遭殺害,是林彪、『四人幫』及其死黨一夥陰謀篡黨奪權,推行極左路線,搞法西斯專政所造成的嚴重惡果。”

張志新的家人、親屬感激遼寧省委平反張志新冤案,但對平反案情的表述是不夠滿意的,認為還不是完全實事求是的。當然,他們理解當時的社會政治條件,表示諒解,只是希望有一天有個實事求是的說法,還歷史本來的面目。

■張志新一個人被判過兩次死刑

陳禹山說,張志新曾兩次被判死刑。第一次是1970年5月14日。盤錦地區革命委員會人民保衛組曾判處張志新死刑,立即執行。案件呈送到了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

據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當時的辦案人員回憶介紹:張志新1969年逮捕後,原打算只要她認罪,根據策反方針,處幾年就行了。可是她不認罪。當時同意判死刑,立即執行。案件呈至已實行軍管的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謝越1979年接受陳禹山采訪時,回憶:當年省高院軍管會把張志新案第一個是給一處副處長高振忠審。高振忠看了市中院的報告,私下說:毛主席指示“一個不殺,大部不抓。”張志新是動口不動手的,不搞破壞的。在組織會議上,黨員在黨的會議上發表自己的看法,構成犯罪嗎?

“文革”中公、檢、法被砸爛,罪名是“右傾”,保護敵人。老公、檢、法人員許多受難。高振忠是幸存者。對張志新案,他有自己的看法,但不敢向軍管會講,更不敢在會上講。

軍管會認為高振忠執行不力,決定換人,換上了周XX。當時普遍認為,“『左』”比“右”好。“『左』”是方法問題,“右”是立場問題。周XX感到壓力很大,決心這次不能再“右傾”了,要判刑,判勞改。他考慮判兩年以上有期徒刑,並徵求他的上級主管單位負責人意見,得到認可。但他在謄抄審判意見稿時,覺得自己還可能被軍管會認為“右傾”,於是把刑期大大加重,改為15年。他認為,這已超過了極限、他們不會再說他“右”了。

但審判意見稿送到軍代表那裏,被全改了,軍代表連寫了“六個惡毒攻擊”,結論是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再呈報遼寧省革命委員會審批。

審批會上,與會者對盤錦地區法院、瀋陽市法院和省高級人民法院一致對判處張志新死刑,均表無異議。最後,遼寧省最高負責人、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發話:留個活口,當反面教員,不殺為好。於是,改判張志新無期徒刑,投入瀋陽監獄強迫勞動改造。

1973 年11月16日,張志新在犯人參加的批林(彪)批孔(子)大會上,當報告人批判林彪推行“極右路線”時,這時精神已失常的張志新站起來喊:“中共極右路線的總根子是毛澤東”。因而張志新被認定“仍頑固堅持反動立場,在勞改當中又構成重新犯罪”,被提請加刑,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1975年 2月26日,中共遼寧省委常委召開擴大會議上,審批張志新案件。出席這次會議的有毛遠新、黃歐東、魏秉奎、蘇羽等17人。會上,蔡文林作了《關於現行反革命犯張志新的案情報告》。魏秉奎說真是反動透頂。毛遠新說判無期以後,一直相當反動,看來是死心塌地。魏秉奎說乾脆吧。毛遠新說在服刑期間,這麼囂張,繼續進行反革命活動。多活一天多搞一天反革命,殺了算了。蘇羽、魏秉奎表態:乾脆。

1975年2月27日。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遵照省委常委擴大會議決定,給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發文件:

你院報省審批的張志新現行反革命一案,於1975年2月26日經省委批準處張犯死刑,立即執行。希遵照執行,並將執行情況報給我們。

3月6日,監獄有人提出,張志新“是否精神失常”的問題,並向上級報告。3月19日,上級批示:“洪XX同志不考慮,她的假象,本質不變,仍按省委批示執行。”

4月4日,張志新在瀋陽被殺害。

■張志新給丈夫曾真的訣別信

張志新是1950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工作時認識曾真的。這年朝鮮戰爭爆發,她正在河北師範學院讀書。她響應黨和國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投筆從戎,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當時部隊急需俄語翻譯,張志新被從部隊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學習俄語。1952年張志新被提前畢業,留校工作。那時,曾真為人大哲學系團委書記。他們彼此相識,發展到共墜愛河。1955年國慶,他們喜結連理。1957年,他們夫妻同時被調往瀋陽工作,均為中共遼寧省委機關幹部。他們育有兩子女。張志新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分子”時,女兒曾林林12歲;兒子曾彤彤3歲。

1969年1月5日。張志新給曾真寫了一封訣別信。

曾真:

結婚14年我們生下了一男一女,我沒有也無力完成自己的義務,希望你很好的撫養下一代,對林林要耐心,女孩子每長一年事就更多,要很好愛護她。叫她不要早婚,媽媽對不起他們。春節好好照顧。過去自己修養不好打罵過孩子,讓她別往心裏去!好好學習,鍛煉身體。改正“沒有堅持精神”的缺點。讓她好好照顧小弟弟,不要傷心,要堅強。

十幾年我對你沒疼沒愛,犯過的錯誤已結束了。徹底把我忘卻,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原來為你買東西的那筆錢,是我平時結余的,打算為父母辦理喪事用的,如能積起可交我母親治病用。也是最後一次盡孝!不過不要告訴他們,這會使他們受刺激犯病(你盡可能這兩三個月每月給他們寄15元吧!也可不寄,叫志勤寄)。平時多註意身體!為了革命多照顧自己吧!

我沒給父母寫信,如果瀋陽家裏沒人照看,你可寫信去和母親商量是否把孩子放津!不過我考慮,他們若身體不好,困難會大些。如若可能還請何姥來照看,工資稍少些可減輕負擔!總之擔子都是你的了。對孩子要耐心!對不起你。

十幾年辜負了黨的培養!一個人不管是生或死只要是為了革命就是有意義的!

我懂得了革命,決心要為革命獻出一切!

以前千錯萬錯,如果不能饒恕,我願接受最嚴厲的懲罰,毫無怨言。

真正的革命事業永遠是興旺的蒸蒸日上的。為盤錦的美好未來歡呼!再次歡呼這個勝利的前途!願為美好的未來添點出點力。但有沒有這種可能,確不是能由我所決定的。革命能否容納,黨和人民決定。怎麼定我怎麼領。

中國共產黨萬歲!

偉大的祖國萬歲!

毛主席萬歲!

志新

1969年1月5日晚

然而,這封信,曾真當時並未收到,它被裝入曾真和張志新的檔案裏。待曾真看到這封信時,時光已過去了十年。讀信的曾真與他們的兩個孩子都聲淚俱下,悲痛欲絕。曾真曾經含淚泣血地給張志新寫了一封回信,可是九泉之下的張志新又怎能讀到這封信上的一個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