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平專稿: 探尋歷史的軌跡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當屈原自投汨羅江時,人們對他的哀悼更多的也許是出於朋友的悲傷,或是對他個人品格的尊敬,或是對時勢的不滿。人們或許不會想到他憂國憂民的精神會被千古流傳,成為士人乃至民族精神的光輝典範。
當岳飛就義於風波亭時,也許人們不一定能象我們今天一樣清楚地知道秦檜的卑鄙險毒,而秦檜大概也沒有想到冤案不久就被昭雪,自己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岳飛的民族的脊梁精神卻流芳百世。
當古羅馬皇帝尼祿兇殘屠殺基督教徒的時候,他大概沒有想到聖徒們的正信震撼了越來越多的人,使後世更加景仰基督信仰,西方的道德文明從此開始了新的篇章。
古往今來,歷史的軌跡就是這樣的曲折跌宕。一個壯烈悲劇的開始往往預示著一個新的文明典範的誕生,而那悲劇的結束就是新的文明典範的正式確立。歷史上偉大的精神似乎都是通過這種悲劇來體現,也許是因為揪心的悲劇才能讓人們更深刻地記住教訓,或許是只有沈重的苦難才能造就偉大。
回過頭來冷靜地思考一下,今天的中國不正發生著同樣的事情嗎?
很難想象一個經歷了無數險惡政治鬥爭、崇尚厚黑的社會能重新尋覓內心的真誠善良,很難想象一個道德日下的時代會出現這種以提升道德為本的群眾現象,更無法想象這種人類最本質的追求與實踐要遭到如此嚴厲的迫害。
歲寒知松柏,時窮節乃見。正是因為江澤民集團操縱整個國家機器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對法輪功所進行的這場驚心動魄的迫害,我們目睹了“真善忍”信仰者真正偉大的人格與實踐。面對死亡,他們從容不迫,拳腳、棍棒、酷刑沒有動搖他們“真善忍”的信念;面對惡行,他們仍然耐心勸善。斑斑血跡沒有喚醒殘忍的江澤民之流的人性,但是修煉者面對壓迫所表現的大真大善大忍卻預示著一個新的道德時代的來臨。善必勝惡,正當壓邪,當這場腥風血雨結束之時,必定是我們新的文明典範確立之時。歷史的軌跡將證實這一切。
發稿:2001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