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燒不盡!網上民間資訊澎湃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北京當局依然要靠剝奪老百姓的知情權才能存活,從它近來對網絡的頻頻動粗,如一再加派網絡警察,關閉像“思想的境界”這類自由派網站,便可知其恐慌的程度。但它又只有徹底禁止互聯網,如今才能確保新聞封鎖。中共禁網的可能性有多大?沒人知道,就像沒人知道中國的明天。網上民間資訊澎湃
中國大陸互聯網的發展,自一九九八年以後有一個飛躍,到二○○○年底,使用者約達到二千零八十萬,用戶每六個月增加一倍,按照此速度,到二○○四年將達到一點二億,與美國、日本並列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使用國。
據大致的統計,中國大陸的上網者,百分之八十五年齡都在十八至二十五歲之間,其中一半以上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包括在校大學生、大學畢業不久的年輕白領或工程技術人員,以及一部分社會青年;此外便是其他各年齡層的人士,包括機關幹部、文教科技界人士、工商業者、軍人等,涵蓋了社會各方面。近年上網者中還出現了一些少年,他們大多出身於父母也上網的家庭。按地區而言,大中城市和經濟文化較發達地區的互聯網普及率較高。從媒體受眾的角度來說,傳統的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只能依然覆蓋識字的一股工人農民,而中國大陸新興的“網民”階層,已經不在傳統媒體的覆蓋之下了。此外,進入互聯網的人士,除了收入居中或較高,一般也比較樂於接受新事物,在政治、思想意識上比較敏感,這是對知情權被剝奪不再麻木的一個階層。
網民進出互聯網非常容易,其入口數和流量實在太大,而且速度極快,防不勝防,堵不勝堵。有人估計過,要想監視目前近兩千萬的網民,若以百分之一計,至少需要二十萬人以上的專職網絡警察,這些人還必須具有“駭客”的電腦技術,所以,中國大陸公安部門需要多久時間才能訓練出如此眾多的網警來,互聯網就有多久時間是封不死的,民間資訊傳播也就有了方便之門。今日中國網民對國內外事件的了解程度,遠遠勝過中共統治的任何一個時期。除了少數重點監視的人和某些非常時期以外,大部分網民在使用電子郵件時均不會感到明顯的阻礙。當然,背後的監視依然存在,但因為接受外來信息者太多,就像收聽外臺廣播一樣,中共已經難以懲罰網民。
筆者與多位生活在大陸的機關工作人員、軍政人員、知識分子、教師、科技人員、大學生等交談,發覺他們對世界和中國事務的了解,遠遠超過未普及互聯網的時代,其中有一些人是論壇版尖銳文章的常客。可以設想,兩千萬網民如果每天平均上網半小時,那將是怎樣的信息流量?中國大陸註冊的網站迅速增長,如北京的新浪、廣東的網易、elong等,均是相當熱門的網站,它們所設立的論壇或討論區,不僅供人們閑談、交友、聊天,也提供了自由表達的機會,不時出現網民大膽地直抒胸臆。至於不同政見組織中國民主黨和法輪功等類敏感話題,有些論壇版上偶爾也會有此類帖子,但官方所派遣的網站管理員通常會在幾小時內刪除之。
面對中共加強網絡警察封堵民間網站的舉措,人們采取更巧妙的手法與之周旋對抗,顯示了知情欲望的不可壓抑。迄今為止,封堵幾乎是徒勞的。每當新的障礙樹起,網民就會找到辦法繞過去,他們知道安全部門可以查出所有進入或來自國內互聯網的電子郵件,但用戶可在當局管轄範圍之外的雅虎、微軟的Hotmail上面開設帳號,許多信息包括“大小參考”等郵件,便可從這些信箱中獲取。目前“大小參考”每天發給中國大陸訂戶數已達數十萬。面對中共的新聞與消息封鎖,越來越多的人們疏離傳統媒體而從互聯網取得外界的真實信息,不僅可以訪問海外的眾多網站,即使對於那些被防火墻阻隔的網址,也可通過眾多海外的代理服務器進入,查閱各類被禁止的不同政見者的網站。大陸網民們不時相互傳遞互聯網中的新網址和新代理服務器的名址,以便在舊網址被封鎖以後,更快地采用新址。甚至中國大陸的主流技術雜志都刊登文章,詳細介紹代理服務器的地址和使用技巧。相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公開傳播使用代理服務器的技巧,在對網絡感興趣的軍政機關人員中也相當普遍,一些少壯派官員對外界事物敏感,不滿足於官方陳辭濫調的宣傳,因而也把目光轉向互聯網,以便得到真實的信息。
互聯網開創了輿論監督的新形式,甚至對官方壟斷的傳統媒體也形成了一定的壓力。如二○○○年悉尼奧運會期間,中國女子競走選手王麗萍在走在她前面的數人(包括另一名中國運動員劉宏宇)被裁判罰下場後贏得了冠軍,中國田徑隊發言人和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在賽事結束時均發布消息稱,事先已經設計了由劉領走而引致其他國家數名強手一同被罰,以確保王得金牌。此論一出,控制較嚴的官方傳統媒體無人敢提出質疑,倒是中國大陸網站的網民,以最快時間寫上了抗議的帖子,稱這是在把廣?觀眾當愚民橫加欺騙,並且舉出劉宏宇因為被罰下場而痛哭的事實,以證明並無此類愚蠢的事先安排;在短時間內網上抗議的響應者即達上千,把矛頭直指田徑隊發言人和中央電視臺的報道記者沙桐,形成了民眾輿論以後,中國代表團的女新聞發言人不得不在悉尼公開表示,關於事先安排犯規的說法不妥,應予更正。這種抗議方式和輿論壓力,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的中國大陸,是不可能出現的,自然其目前的存在前提,是抗議不直接針對中共現行領導人和體制,回避敏感的政治問題。
民間團體通過互聯網傳播信息和指揮行動,最典型的例子是法輪功,在成千萬的練動者中,相當一部分人通過互聯網進行聯絡。創辦人李洪志自從到美國以後,即不斷通過網絡電子郵件發表自己的經文,直接影響了大陸的廣大信眾。法輪功在海外創辦了自己的網站,其中的一個網站竟然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受到防火墻的阻擋。網民間的電子郵件以最快捷的方式傳遞消息,大量拷貝經文,令安全部門頭痛不已。法輪功在中共以邪教打壓達一年多以後,仍然在網上發布抗議迫害的文章,如山東省法輪功學員在今年十月還利用網絡向公安幹警發布公開信,以曹植的七步詩勸說他們不要同室操戈,而應為人民做善事。迄止十月份,共有五十七名法輪功成員在獄中被虐待致死,這些人的身份、臨死前的慘狀和死後屍體的照片,皆通過互聯網傳播開來,成了抗議的確鑿證據。
私營網吧也在發展之中。網吧方便了家中不擁有電腦和上網設備的網民們,此外,其最大優點是隱蔽性,不像在家中上網較容易被監視。網吧是散兵遊勇,可經常變換地點,“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再通過代理服務器則更難查出。許多官方網站上,不時被貼上、又被刪去的不同政見的帖子,有許多均從太陸內部各地網吧發出的,中共安全情治部門對此很惱火,因而一再地對網吧進行整頓,並且逮捕四川、重慶和上海的一些網吧老板,隔一段時間便要整頓各地的網吧。但利潤是私營網吧的根本目標,只要允許開設網吧,便很難阻止顧客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禁不絕的民間網站
個人和民間網站成本低,有的網絡公司還免費提供服務,使中國近年來也湧現一些專談政治和學術的個人網站,最著名的是“思想的境界”,由南京大學一位青年教師李永剛於一九九九年下半年開設,幾經艱辛,步履艱難,不僅其經費完全由個人負擔,而且還要承受來自中共的巨大壓力。但他每天工作十來個小時,幾乎傾盡個人所得,把中國大陸所有民主自由派的作品盡收其中,包括戴晴、王力雄、李慎之、何清漣等先後遭到中共宣傳部門封殺的作者的新作品,其中如戴晴已經長達十二年不得在中國大陸發表作品,在該網站的戴晴個人專集中收集了她這十年來在海外發表的大部分新作。該網站在一年多時間裏吸引了海內外的大批作者、讀者和熱心網民,幾乎每天均有新作上網,不斷更新的主頁也頗吸引人。創辦人一直拒絕商業的介入,完全靠自己的收入支撐網站,具有一種理想主義的道義感召力,但也遭到中共宣傳及情治部門的忌恨,最終在今年十月中旬強令其關閉。李永剛不得不在關閉網頁上寫著的“本站純粹出於個人的原因而宣告關閉”,明眼人一看便知是中共當局強令他加上去的。作為自八九民運以來在中國大陸公開出現的少數自由派思想陣地之一,“思想的境界”網站竟然出自一個年輕教師個人的努力,堅持了一年多時間,其悲壯的關閉如同其輝煌的展現一樣,為互聯網能夠達到的影響力提供了一個明證。
與“思想的境界”形成對照,中共官方花費巨資支持的報紙、雜志和網站卻問津乏人,從《人民日報》到各地黨報,幾乎沒有個人出資訂閱的,單位的訂閱意願一直在下降,不得不靠官方出面號召甚至變相強迫各單位訂閱。即便如此,真正閱讀者也與日俱減。那些連篇累牘的左派官樣文章,雖擁有最好的印刷和包裝,所缺只是讀者。而網站文章的最好檢驗是讀者點擊,許多網頁都有讀者點擊數的實況統計。互聯網上的一些左派文章的點擊數少得可伶,左派們盡管也開辦個人網頁,甚至暗中指使人寫文章漫罵自由主義者,但中國大陸願讀他們文章的人實在太少,更不要說官方眷養的眾多老左派的文章,不少人羞於把自己的文章帖上網,因為那將無異於自取其辱。許多政府網站內容陳舊,說教嚴重,又不能及時反饋網民意見,以致大多點擊率接近於零,這還是中共報刊自己透露的統計數。
因此,網絡幾乎成了民意的一塊試金石,誰的文章在網上熱門,一般才反映其受到知識界和青年人歡迎的程度。官方報刊的許多主編,大多懷著忌恨的心態對待互聯網,因為自家日益式微,而對手紅紅火火。中共宣傳部門曾經醞釀完全封鎖個人或民間網站,只保留如《人民日報》“強國論壇”表達民間意見的場所,有些機關幹部也積極參與這個論壇,匿名表達自己的政見。假如連僅有的官方權威網站都不安全,都要失掉,那將使中共宣傳部門顏面盡失。因此只好硬著頭皮去維持下去,保留那些不能在官方報刊上發表但還不至於直接挑戰中共統治合法性的文字,比如“強國論壇”中便有針對中共政策的帖子,如“南水北調不如東水西調”、“三峽大壩的移民腐敗問題必須解決”、“政府官員必須定期到人大接受質詢”等文章,也只好勉強允許掛在論壇版上,以換取刪除更明顯的不同政見文章,以免網民反感。而《中國青年報》網站的內容,則更偏重於激進的青年人,有的批評帖子更為直率。總之,大陸網站的文字、議論,遠比傳統媒體來得真實、坦率,批評居多,無恥吹捧當局的文字很少。
盡管中共早已腐敗透頂、“繁榮娼盛”,卻依然以集體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意識形態,防堵個人主義、西方生活方式和性的洪水猛獸,其壟斷的傳統媒體仍然對新奇思想橫加阻礙。互聯網普及以後,凡被中共意識形態禁忌的東西,皆如打開潘多拉盒子,一發不可收,其中又以性事最為時髦,成為網上最吸引人的內容,各種關於一夜情、性想像、婚外情的文字大肆泛濫,而愈是禁止則愈在網上風行。所謂“隱私文學”作家衛慧、棉棉的作品,今年四月被禁後,不僅出了數百萬冊盜版,也在互聯網上大行其道,中共宣傳部門命令一些網站刪除她們的小說,但讀者的熱情不減。她們自己也在海外開辟私人專集,網民們繞過防火墻爭相閱讀,足見新一代人摧毀共產黨傳統意識形態的萬裏長城,是何等輕而易舉。
高行健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網上立刻傳閱以林牧為首的數十名異議人士聯合簽名要求當局改變排斥態度,效仿港臺邀請高行健回國訪問的消息,長期封殺使得中國人讀不到高的作品,今天網民們借助互聯網看到了真實的高行健,不僅讀到了大量有關高的為人和作品的評論,也可以讀到《一個人的聖經》、《靈山》等著名代表作的中文原文的章節和相關評論。
最近,中共又加大控制網站的力度,有新的網站管理條例出臺,明令所有個人網站必須到有關部門登記才屬合法,還要有相應的主管部門,否則便以非法網站取締。盡管如此,互聯網已經打開了資訊傳播的新管道,幾乎再也不可能被徹底禁止了。當南斯拉夫選民最終通過選票和占領國會大廈把獨裁者米洛舍維奇趕下臺,中共當局控制的傳統媒體對南國整個民主革命的過程諱莫如深,但眾多網民卻從互聯網上得到了詳細的消息,歡欣鼓舞,慶賀東歐最後一個共產黨獨裁者的覆滅,更嘲笑中共押錯寶、白送數十億美元的愚蠢,誰能保證這個難兄難弟的命運不在中國重演呢?
民間網站的崛起,成為中國大陸不可阻擋的一個趨勢。經濟上的私有化和中產階級的壯大,要求更多的自由和知情權,一般民眾在社會變化和外部影響下也會要求更多的人權,這都是民間網站的潛在發展動力,民間商業網站擁有充足資金和大量讀者,遲早會提出采訪權的要求;娛樂、學術、藝術性的個人網站,也擁有巨大的讀者群,本身也具有利用廣告進行商業化運作的潛力,這個基礎,在中國加入“世貿”(WTO)之後會產生怎樣的發酵作用,則是無法逆料的了。
發稿:2000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