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该叫什么年?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程万军2001年,因为有了“三喜临门”(申奥成功、足球出线、加入世贸),早已被“纯朴”的爱国者欣喜若狂地冠以“中国年”。而我几乎就可断言,这“欣喜若狂”的人群中不会包括南丹锡矿的矿工亲属、柳州“7.7”乘客之家以及四川达成那一条条小生命的监护人……。成千上万个家庭在年终之际仍无法抹去那永远的苦痛。回眸十大灾难事故(其实何止十件!)我不知是捷报频传冲淡了飞来纸钱;还是飞来纸钱淡化了本国的“喜庆”……?
我想区区一年,叫什么都无所谓,只要那“喜气”能抹去伤痛,则尽可大力烘托“好日子不够”。但伤痛能够抚平吗?旧伤痕上能保证不添新伤痕吗?
关键还在于,2001年,是否布景大于盛景。申办体育赛事与体运会及其加入世贸组织等等,给黎民百姓能带来多少实惠?
我想一个有希望的民族绝对是忌讳“一俊遮百丑”的。而一个社会的最大危机是什么,也应该心知肚明。譬如此伏彼起的重大灾难事故发生,并非止于安全问题,而是向这个社会敲响了体制危机的警钟。不拿出重建体制堡垒的应手,频频搞什么阶段整顿,一律关停,根本无法换救逐步加深的危机。如面对一个肺炎患者,你却拿甜梨医治一样,怎能缓解病入膏肓?
盛景与布景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为真景,后者乃虚拟。虚拟之物可以给人极大的想像空间,但深切体会它的华彩并可置身享受此景的只有台上的演员们,哪会有台下大批观众的福分呢?布景是脆弱的,没有丝毫的现实感觉可言,昙花一现的东西无法替代长久的日子,正如两次天安门欢庆,可释解多久失业者的忧愁?
2001年,有震惊全球的“9.11”事件发生,但总计美国死难人数,我国全年特大事故的死亡总合何足堪与比肩。我国又有哪个机构,在告诉我们精确的死亡人数以及抚恤死难家属的结果?用什么举动表达对那些无辜的亡魂深深的哀悼?
说一句不要带血的煤很容易,但对前仆后继的矿工而言,不前仆后继意味着失去温饱,如果他们已根深蒂固地认为,不下井难活,下了井或可存活,那么我们这个社会需要反思的又岂止是安全生产!
每当年庆来临,会议频道多以辉煌二字作结。而我尤当此时倍感惴惴不安,因为我对2002年不发生特大灾难事故不敢报丝毫幻想,因为仍无体制堡垒重建的迹象。
另外,我对辉煌的理解是这样的:如果它建立于深刻的反思与自省的基础之上,那么它当然是可靠的,但若并非如此,则谁能否认那不是布景的辉煌呢?
发稿:2001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