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萬象紛紛 > 人生百態

藥學博士煉法輪功告別鼻敏感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藥學博士林威宇表示,他已經遠離哮喘與鼻敏感20幾年了。( 林威宇提供 )


文:吳歡心

臺灣藥學博士林威宇自幼患有哮喘與鼻敏感(過敏性鼻炎),求醫問藥沒有效果。本以為一生無法擺脫病痛,然而,在他26歲的時候卻迎來了轉機。

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好了

那是2000年10月的一天早上,林威宇一覺醒來,突然發現自己的鼻子通暢了。而在此之前,他每到晚上鼻塞尤其嚴重,睡覺時用嘴呼吸,常常半夜喉嚨難受得醒來,早晨起床更是口幹舌燥。

「怎麼回事?」他想起昨日在朋友的邀請下,參加了高雄醫學大學國醫社舉辦的法輪功學習班,只學了30分鐘。「難道煉了一會兒法輪功,鼻子就通暢了?」

林威宇有家族過敏病史。除了嚴重的過敏性鼻炎,他還有哮喘,急性發作時劇烈咳嗽、不能喘氣,要送急癥室搶救。有時他還會有不明原因的胸痛。

在18歲參加兵役體檢的時候,醫生判定他的肺功能有嚴重問題,將他的身體狀況判定為最低等級,因此免服兵役。在高雄醫學大學求學期間,因為當地的空氣不好,他的癥狀越發嚴重。

哮喘和鼻敏感目前沒有辦法治愈,只能緩解癥狀,常見的緩解方法是使用類固醇或抗組織胺藥物,但一旦停藥,癥狀又會復發。患者也可以接受減敏療法,即讓患者接觸少量過敏原,逐漸適應並減輕過敏的程度。

林威宇曾經接受過近7年的減敏治療,不但無好轉,反而更加嚴重,最後索性放棄治療。醫生告訴他,過敏可能隨著年紀增長變得更嚴重。

修煉法輪功後,林威宇感到鼻塞、流涕的癥狀在不斷改善,半年後癥狀完全消失了。胸悶、胸痛癥狀,也在修煉半年後不見了,尤其是,他開始修煉後,哮喘就不再發作。如今23年過去,他已經49歲了。

反思現代醫學的局限

林威宇目前在醫院擔任藥局主管。從一個長期病患者變成健康人,加之從事醫療工作,他的經歷讓他反思現代醫學的局限,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林威宇說:「現代醫學走的是一條實證科學的路,要拿到證據,要看得到,要有統計結果,才能承認是有實效的東西。就我親身經歷來講,我親自看了《轉法輪》這本書,煉功了,結果被醫生認為不可能好的病卻好了。這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證據,這就是實證醫學的一個環節。科學研究本來就是先發現一個現象,然後再去研究現象背後運作的原理,若確定有這個現象時,我們就應該不帶偏見的去探討,為何煉氣功可以達到神奇的治病效果,而非一股腦地說迷信、沒有理論根據。」

太太和女兒也修煉獲益

受林威宇影響,林威宇的太太胡凈妮也修煉法輪功。她表示,過去她有月經不調,經量極少,伴有貧血、低血壓,常年服用中西藥治療。在修煉法輪功之前,她連續4個月沒有來月經,而修煉1個月後就來了月經,貧血、低血壓也在不久後都恢復正常。

胡凈妮也說,今年11歲的女兒從小跟著他們夫妻一起煉法輪功,出生至今身體都很健康。即使偶爾發燒,也能在1、2天自行痊愈,至今沒吃抗生素或退燒藥。

成功的背後是善的力量

林威宇在修煉法輪功後,獲得的不僅僅是個人與家庭的健康,還有事業的成功與人生的智慧。他說:「修煉法輪功,讓我智能成長的速度非常快,讓我對人事沖突的包容非常大,所以才能在人生事業的道路上一直往上走。」

林威宇回憶,修煉法輪功以前,在念博士班做實驗時,他有時會去湊一些數據,使實驗結果看起來漂亮和完美一些。但在修煉後,他做實驗的態度有很大改善。「我不做作,不欺騙,腳踏實地把實驗做完。實際上,我沒有因為數據不好而沒有畢業。我覺得,凡事用一個真誠的方式面對,會有比較好的結果。」

林威宇取得博士學位後曾從事教學工作,之後又在醫院做藥師。林威宇考入公職後,大約七年半就晉升為藥劑科主任。他說,能當上主管,與他修煉法輪功有很大關系。他在工作中按照「真、善、忍」原則要求自己,待人處世更加包容,替別人著想,「當有麻煩的事情大家都不願意做的時候,我往往會主動把它承擔起來。」

胡凈妮笑說,不管是在工作崗位、在家中還是小區,林威宇都是一個很無私的人,譬如醫院年終尾牙的時候,他會排班給自己,讓同事聚餐摸彩;假日休息的時候,很多人在家看看電視玩玩手機,林威宇卻背上割草機幫鄰居們割草,或是幫他們把門前的植物修剪漂亮。

林威宇還說,修煉法輪功也讓他學會用平和的心態應對困難。「以前遇到問題的時候會絞盡腦汁,然後也不一定能解決。修煉之後,尤其是我在醫院工作之後,遇到很多不知道怎麼解決的事情,我就放下不碰它,因為我覺得船到橋頭自然直,到了應該解決的那一刻,很多解決的方法會自然湧現出來,有的是我從來沒有想到過的。這樣的事情常常會發生。」

他相信,智慧的背後是善的力量,「不管遇到什麼事情,我們都會站在一個比較善意的角度上,去解讀別人的所作所為,所以到最後往往是一個比較好的結果,我們想出來的方法也都會是一個比較圓融的解決方式。」

從另一方面看,善待他人會帶來明顯的健康益處。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研究發現,與比較註重物質層面享受的人相比,具有明確人生目標、利他的人促炎基因表達減少,抗病毒基因表達增加,抗炎和抗病毒能力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