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员杨頀谈“命”的定数与变数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 : 大法弟子清代官员杨頀(hù)原是江西金溪县人,当过浙江巡抚,后因受某个案子牵连官职被降,最后进了礼部下属的仪制司任职。同僚得知他精通风鉴术,于是不少官员登门拜访,想让他占卜前程。
一天,仪制司的一位官员去找他。他推辞说自己现在老眼昏花了,看不准了。并说自己丢官时,都没有看出凶兆。
不想那官员却说:“封疆大吏使命重大,如今您卸下了重担,平安归来,又怎会是凶兆应验、祸事降临呢?我看您的眼力比之当年,毫不逊色!”杨頀说:“您有如此见地,我真是受教了。既然您无惧宦海沉浮,又为何还要来找我占卜呢?相随心改,命由心造,其中有定数,也有变数,并非刻舟求剑啊!人生在世,只能让自己更多地行善来应对变数,然后顺其自然地接受定数。”
接着,杨頀讲了之前的浙江巡抚李卫所遇到的一件事。李卫还未在仕途上显贵时,有一次坐船,碰到一个道士。看到有人与船家争吵,那道士叹息道:“命都快没了,还为那几文钱争吵?”没过多久,就看那人被固定船帆的绳索绊了一下,然后掉到水里淹死了。李卫想起道士说的话,很惊讶。
船行到半路,突然刮起了大风,江浪几次要将船打翻。只见那道士开始做法、念咒。不一会儿,风就停了。李卫赶紧上前,向道士拜谢,可道士却说:“那人坠江而亡,是命该如此,我也救不了。您是贵人,遇到危险就会有人相助,也是命该如此,我做了该做的,您不必言谢!”
李卫又拱手说道:“听了道长这番话,我就放心了,看来我这辈子都能平安无事了。”不想那道士却回答:“不完全如此。一个人到底是贫困一生,还是通达显贵,的确是命中注定。不安于命数的人,就会不择手段去争抢。就像李林甫和秦桧,这二人不陷害忠良,终究也能当宰相。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给自己徒增了罪业而已。”
道士还说:“但凡关系到国家的民生大计,与老百姓有利害关系的,就不能再拿‘命’当说辞了。世间出现有才之人,朝廷设立官阶、官职,都是为改善这个朝代的气数。手握重权却什么都不做,甚至还推说是‘命该如此’,那么有才能的人又何必出生呢?朝廷又何必专门设置这样的官阶、官职呢?”
一旦当了官,就被赋予了造福百姓的天职。无论能否做到,都会有对应的善恶因果。杨頀解释说:“一旦当上封疆大吏,行善政便可让一方百姓有饭吃、有福享,那么此父母官的寿命也会延长。但反之,若行不善之政,老百姓就有苦、有灾可受了,握有生杀大权的官员寿命也会相应缩短。”
从古代看今天,这样的道理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适用的,当下红朝也不会例外。中共搞出的“首长150岁长寿工程”是通过杀活人,强摘器官来作为手段的。为让自己延寿,不惜残害百姓,这样的官员真能活到150岁吗?现实中突然暴毙而亡、死于非命的已有不少。如果大官杀人,小官也一味服从,这个红朝的气数又当如何呢?
发稿:2025年11月2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