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见仁见智 > 杂谈随笔

漫话中国古代的计算器--算盘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返航

记得小的时候,电子计算器还未普及,商店柜台基本用的都是那种木制的算盘。不知道为什么,我尤其爱听柜员流利清脆的拨珠声,噼嗒啪嗒,像是在弹奏一首动感的曲目。可时过境迁,算盘被电脑所取代,那些熟悉的场景已然渐行渐远……

您是否也怀念那些随着时光偷偷消失的老物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中国古代的计算器-算盘。


神传算具

在谈算盘之前,我们要首先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何为“算术”。今天的人们把算术理解成一种计算,实际上是不完整的。算术、算术,那就是又有算,又有术。而算,也不只是数学计算。

在古代,算有三种写法,乃是算、筭和祘,《说文解字》注:祘,明视以算之,从二示。那么何为“示”呢?“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示,神事也。”(《说文解字》)这么看来,古人正是以“算”来预知吉凶、体察天意。

而“术”呢?它是一种涵盖五行、阴阳、周易、八卦等用以推测人事吉凶、国家气数的学问和技术。故而古人认为,中国的传统算术“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而作为辅助计算工具的算盘,它的出现也同样印证了这一点。

谈起算盘,我们不得不提到珠算之父——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和数学家刘洪。早年,刘洪求道于天目先生,天目先生是方外之人,而且他知天文、通术数。刘洪得其真传,并因准确预言了日食的发生日期而名声大振,以至于得到皇帝的赏识,后又为朝廷修订历法。他的一生著作丰富,有《干象历》、《七曜术》、《正负数歌诀》等天文、算术类的著作。

刘洪有一位弟子名叫徐岳,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数学和天文学家。他因“汉室板荡,有谲诡见于天,将访名山,自求多福”(《数术记遗》)。汉朝末年,天下板荡,异象频出,徐岳仿照着河上公“跖迹”的方式学仙求道,并在泰山遇到刘洪,刘洪就将从天目先生那里所学的传授于他。

后来,徐岳将师父刘洪传授的知识记录下来,著成《数术记遗》一书,书中有对许多算具的记载,其中就包括珠算,曰:“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从根源上看,珠算之法最初来源于天目先生。

算盘发展的历史脉络

前文提到《数术记遗》中有对珠算的简单描写,对此,北周甄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番详细的注解:“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与下四珠色别,其上别色之珠当五。其下四珠,珠各当一,至下四珠所领。故云控制四时。其珠游于三方,故云经纬三才也。”这种汉代出现的算盘是现代算盘的雏形,奠定了上一珠,下四珠的基本制式。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甄鸾之所以能准确的形容出算盘的样子,说明他有使用算盘的经验。实际上,甄鸾不但是佛家的修行人,而且他亦非常精通天文、术数,并著有《笑道论》、《五曹算经》、《七曜数算》等著作。历史上,他在天文历算方面的造诣很大,在武帝天和年间编《天和历》并由朝廷颁布天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

当然,隋唐之前关于珠算的文献记载较少,这说明当时的算盘可能还没有在民间普及,而是和天文学一样,作为一种师传的技术,流传于官家或是掌握在那些精通天文、术数的高人之手。《数书九章》有言“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到了隋唐时期朝廷开科取士,唐代的明算科考试就要考《数术记遗》,是当时考生的教科书,官方的这一举动直接推动了算盘的普及和发展。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算盘也开始在民间出现。据《谢察微算经》记载,算盘的中间有了“横梁隔木”,已经是现代算盘的模样了。而鼎鼎大名的《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药店的柜台上,就放着一把算盘。

到了元代,对算盘的记载则更多。如元代刘因曾做一首算盘诗:“不作瓮商舞,休停饼氏歌。执筹仍蔽簏,辛苦欲如何。”陶宗仪有将奴婢比作算盘珠的说法,十分诙谐。“凡纳婢仆,初来时,曰擂盘珠,言不拨自动。稍久,曰算盘珠,言拨之则动。既久,曰佛顶珠,言终日凝然,虽拨亦不动。”(《南村辍耕录》)

到了明代,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关于算盘的书籍,而算盘的制式也有所发展,除了上一珠下四珠的十进制版本,人们也开始使用上二珠下五珠这种十六进制的算盘。《魁本对相四言杂字》中就载有这种算盘的图绘。而明代程大位《算法统宗》更有十六进制的算盘口诀。这说明十六进制的算盘和运算法则已被当时的人们普遍掌握。

算盘融入生活

算盘并不只能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除了基础的加减乘除,还能进行平方、开方等复杂的运算。从商品交易到工程建设,从人口统计到政府税收、从地图绘制到历法推算,甚至是人世吉凶的推定和天文星象的预测,无一不是古人用算盘计算出来的。

电脑的运行需要代码,而算盘的使用需要口诀,若无口诀,则几乎无法发挥算盘的功用。不过相较于电脑而言,算盘更强调人本身的学习和锻炼,如同修炼,永无止境。

熟练的算盘使用者的计算速度惊人,这也是算盘能代替古代另一种算具---算筹的根本原因。现在有不少珠心算的比赛,参赛者在看完一连串高位数加减的问题后可以直接报出答案,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算盘的使用也衍生出了一些常用语,其中“三下五除二”这一成语便出自于珠算的口诀。是人们在形容做事敏捷、熟练时的常用语。

还有“半斤八两”,是指16进制中的计量方式,一斤为16量,故而半斤为8两。这都是和算盘有关的成语。

在小说《红楼梦》中谜底为算盘的灯谜诗也颇令人玩味,诗曰: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算盘上的算珠是靠人手去拨动,因此是“人功”。在没有计算出“数”之前,人们虽然不知它的结果,但结果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只不过算盘还没有拨到那一步。可表面上看,最后的结果却是靠人“拨”出来的,所以许多人机关算尽,为了利益尔虞我诈、互相争斗,最后却误了卿卿性命。这世间的事莫不如此,看似纷繁复杂,充满变数,最终却都是天象变化下的定数。

另外,古代也有不少算命先生常用算盘来推算人的命运,非常精准。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谈到“我们亲眼见过算命瞎子用他们的指节迅速地推算顾客的生年。有些算命先生也用算盘。”(《中国科学技术史》)照这么看来,“珠算控带四时,经纬三才”也绝非虚言。

结语

古人热衷于求道、问道,传统算术还讲“寓算于道”,通过算术来探究天地人之间的关系,这也造就了古人恬淡的心境和宽阔的视野。

在一切由电脑运算、决策的今天,人类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了算法和工具的奴隶。只有那框方珠圆的算盘还在不断的提醒着世人:什么才是工具的最自然和谐的使用方式,因为那正是神恩赐的用以延续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