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 见仁见智 > 杂谈随笔

“献给国王”和“送给苏珊娜”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卢金地

【明心网】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

一天,国王打猎回来,发现王后和乐师私通,国王大怒,拔剑杀死了王后和乐师。从此,国王对女人怀恨在心,他每天都娶一个女子为妻,第二天早上便杀了再娶。过了三年,王国的女子几乎被国王杀尽了。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叫山鲁佐德的女子,她每夜给国王讲一个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要想战胜受过伤害的顽固的国王,没有故事的力量是不行的;反过来说,故事的力量再大没有人推动也是不行的,是不可传达的。山鲁佐德靠着故事的力量生存了下来,故事也在山鲁佐德的叙述中延续了下去。

如今山鲁佐德的名字被一种职业所替代,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作家。讲故事因此也就成了一种劳动。只是这种劳动不同于直面的耕种和收获,而是非常像淘金或拾取:就是把纷杂、无绪的生活,提练到清晰、有绪,然后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到纸上,献给国王。让国王在诗意的有魅力的讲叙中去掉“杀心”。

但困难的是,对山鲁佐德来讲,她只有一个国王,而对一个今天的写作者来讲,确有着未知的国王。而这些未知的国王除了“杀心”之外,还各自怀着不同的“私心”。只有把这些“私心”都满足了,才有可能了却“杀心”。

因此讲故事所需要的素质就是处乱不惊,删繁就简,尽可能地保持真诚,维护一颗新鲜有力的“公心”。这是一个作家不死的保证。

这就是那个山鲁佐德给后来师从她的我的启示,也是我对《一千零一夜》那个故事的自觉的延伸。下面我想再说一个故事。一个叫帕乌斯托夫斯基写的一个叫《珍贵的尘土》的故事,也有人把它译成《金玫瑰》。由于我经眼的那篇叫《珍贵的尘土》,并且这个名字和我下面要说的意思更为接近,因此不管《金玫瑰》多么明眼,多么被人所知,不过我想,我们还是叫它《珍贵的尘土》吧。

《珍贵的尘土》里说有一个清扫工,每天把从金店里扫出来的尘土“带回自己的棚屋”,因为“极少有人知道尘土中混杂着少量金屑――金匠打首饰时总要锉掉些金子。”他把筛出的金子铸成一个金锭,再用这个金锭打一朵小小的金玫瑰,把她“送给苏珊娜”。

苏珊娜,一个美丽而又受辱的女人,远比国王可爱,远不如国王强硬;国王的故事是出于“讨命”,出于“讨好”,苏珊娜的故事是出于“怜悯”,出于“爱护”。两个需求不同的故事,本质上却是一模一样的。

要想争得可爱的苏珊娜的“爱心”,你就得到生活的尘土里去寻找珍贵的“金屑”,然后把金屑铸成一个金锭(故事),再打成一朵金玫瑰(作品)。

这里同样需要一个作家有一颗鲜活无私的心,一颗为他人着想、热爱他人的心,尤其是热爱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心。这是情感上的。技术上的,它需要你知道生活里有“金屑”,要知道“极少有人知道尘土里混杂着少量金屑。”并且能认出这些金屑,把它们挑选出来。这就需要眼光、耐心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