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吴弘达:秦始皇的政绩与今天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吴弘达

【新生3月1日讯】秦始皇十三岁时被立为秦国的君主。到了他四十岁时,秦国先后消灭其它六国,统一了中国。秦始皇因此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君主。在位十一年,死时五十一岁,即公元前210年。

秦始皇这十一年的统治,奠定了中国此后约二千年的政治及社会结构。如果依照今天中国这块版图,二千年中一半以上的时间中国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专制国家,而是并存着许多个国家或政权。但中国历代历朝的史学家及政治家都一直强调中国从历史上、政治上,一直是完整的统一的国家。即以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的大一统为主轴线,而对这些朝代之间的各个国家及政权的存在,诠释为短暂的分裂。甚至蒙古入侵中国,消灭了宋王朝,完全占领中国,建立了蒙古帝国后,把元帝国亦作为中国的朝代之一。这种倡导起来的“中华帝国”的思想和传统,深深嵌印在大部分以“中原”为发祥地的汉族人的思想深处,形成了一个地理疆域始终不清的“中国”,以及从种族、文化、传统上都无法正确下定义的“中华民族”。

秦始皇的政治及手段,为后代的专制统治者所称颂、借鉴及仿效。到了二十世纪后期,毛泽东不仅借鉴及仿效秦始皇焚书坑儒等等的作法,并自认比其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国历代王朝的历史学家,包括今天的,他们吃的是“皇粮”,在统一中国,奠定专制王朝这方面,他们当然与统治者保持“与时俱进”。

秦王朝的领土,北面以丹东-渔阳(北京)-包头为线,西面以银川-兰州-成都-昆明为界,南至越南一带。但是,主要控制的行政区域是山东半岛到咸阳(西安)、渔阳(北京)到长沙这块中原地区。此地区经过春秋战国的连年攻伐征战,已破败不堪,民不聊生。如果统一了,不论从政治、经济、文化、人文各个方面来说,首先应该有一个休养生息,宽谅谦和,推陈出新的环境。

现在我们不妨认真地看看秦始皇的十一年政绩。并与今天的共产党政权作一番比较:

秦始皇的第一年:取消封建,改为由君主直接任免的郡县制。分封制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过几次,如晋朝,但秦的郡县制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共产党政权。所不同的,当年秦朝的君主没有组织一个政党来协助控制政权。现在是共产党的主席(总书记)及听命于他的政治局控制了所有省、部、军、警各部门的任免权。这是一个集权的党。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的驯服工具”。它的六千六百万党员分部在全国各地各单位,都掌握着不同权力。这就是为什么毛泽东说:「我是党的主席就可以了,不必担任国家主席。」

秦始皇创造了二个名词。称自己为“朕”,称老百姓为“黔首”。朕与黔首之间的关系是绝对服从。朕对黔首有生死予夺的一切权力。共产党的“国际歌”有一句“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但这首欧洲传来的歌在中国很不普遍。全中国流行的是“东方红”。歌词有一句是“毛泽东是人民的大救星”。毛泽东一边说“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但人民始终被玩弄在他的股掌之中。不论秦王朝或共产党政权,“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秦始皇的第一年:收集天下的兵器及铜铁制品,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像,矗立在宫中。根绝武器的来源,意图根绝反对政权的可能性。这是确保政权稳定的主要措施之一。据说当时每十户人家才有一把菜刀,这把刀由“里长”(类似今天的居委会主任)掌管。这项政策竟在一年之中贯彻执行。其行政效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秦始皇的第一年:执行了统一度量衡,“车冈轨”及“书冈文字”。自此,中国自小学校到官方文书只允许有一种文字。可惜语音发音经过二千多年还是统一不了。国民党政府时期推行的“国语”,共产党政府时期的“普通话”都是官定的,不仅要求温州人、成都人、广州人、苏州人都要说“普通话”,甚至,苗族人、蒙古族人、藏族人、维吾尔族人都要说“普通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子民怎可说君王听不懂的话!?秦始皇开始的这项政策是影响最深远的政策之一。可是直到今天,温州人、广州人与成都人、太原人之间语音的隔阂,不亚于波兰人、德国人、西班牙人之间的隔阂。

秦始皇的第一年:将天下十二万富豪迁居首都咸阳。要执行这项政策,首先必须有一个标准,财富多少才列为富豪,才被指定迁居;第二,如何迁居,不动产如何处理?交通工具怎么筹措?有没有期限?有没有武装押送?第三,如抗拒将会有什么后果?可惜,史书没有记录下来,档案也毁掉了。这是稳定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这些大户散在全国各地绝对不可能让“朕”放心。这项政策从开始执行到完成历时多长,并没有记载。据分析,不过一二年而已。

秦始皇的第三年:秦始皇东游阳武博浪沙,被张良等人狙击。秦始皇下令“大索”十日。史书没有详细资料纪录全国有多少人被捕被杀。1968年民间盛传各种对毛泽东不满之言行,中共颁布“公安六条”,凡“诬蔑”、“攻击”领袖者一律严厉镇压。1971年全国执行“一打三反运动”。死刑枪决者十万以上。

秦始皇的第六年:命蒙恬统兵30万击北胡。从当时的状况分析,北胡并没有强大到构成对秦王朝的威胁。“史记”记载是,因为有人报告秦始皇,说某图书中记载“亡秦者胡也”。后人解释这种类似“推背图”的图书时,分析“胡”指“胡亥,秦二世”并不是北胡(匈奴)。所以出兵攻击北胡的理由,是秦始皇出自于权位的考虑及政治的要求。30万兵对当时一千万人口的中国来说,是极为严重的负担,尤其战国混战多年之后,人民生活及经济的恢复并没有被作为优先考虑。1950年的北京政府派兵入朝作战的原因是什么?当时中国经过日本侵略,国共内战,人民最需要的是什么?“抗美援朝”的结果,死伤一百多万人,耗费了巨大资源,确实是因为帝国主义及南朝鲜傀儡政府企图消灭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及进攻新中国吗?

秦始皇的第七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及“适治与狱吏不直者”,修筑长城,人数四十万,移民两广地区的人数约五十万,占了当时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共产党统治时期的名为“盲流”、“黑五类”及“劳改犯”者数以千万计,在“军垦”、“劳改营”、“五七干校”名义下,遍布全国各地,远及黑龙江、新疆、青海。

孟子的“君为轻,民为贵”,这句至理名言被传诵了二千多年。可是这两千多年从来就是民为轻君为贵。先师孔孟的伟大思想与专制王朝和平共处了二千多年。这种现象怎么解释,怎么解决。尊孔孟为先师的“士”在空谈呢?还是为君主的政治需要蒙混世人?!

秦始皇的第八年:禁书焚书。秦始皇领悟到,专制统治仅依靠收集兵器,政治控制,驱使奴役及武力镇压,尚不足以保持二世、三世、万万世的持续下去。如果有人“不师今而乐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这才是心腹大患。统治人们的思想是专制统治根本之计。于是:第一,天下各种书籍除医药、农业书或秦史官的记录外,一律由郡长官“烧之”。命令下达三十天内未做到的,脸上剌字,刑罚筑城,同时守城四年;第二,若有人还读书,议书,杀头不算还要弃尸市街示众;第三,若有人“以古非今”,即议论政治,有异见者,“族”,即满门抄斩;第四,官吏“见知不举者同罪”;第五,全国全民“以吏为师”。

共产党政权烧书较晚,禁书是从头开始,逐渐而来。控制新闻、出版、文化、教育是自始至今从不含糊。到了1966年“文化革命”开始就彻底多了。大学连高中全封了(后来,说理工科大学还是要办的),凡有知识的人都要去接受不识字的人的“再教育”。全国无论那种职业,有何种才艺、贡献或成就都不如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最光荣。凡共产党员都是大小领袖,大小导师。历史时钟倒拔了不知多少。

秦始皇的第九年:“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实际上坑儒460余人只是一种突发的事例。消灭有知识的人历来是秦王朝国策之一。毛泽东很得意秦始皇做得不如他,因为不仅从肉体上消灭这些人,秦始皇不如他,而且政治技巧上,毛泽东更高一筹。秦始皇叫这些人“传相告引,乃自除。”(现代语:检举揭发,坦白交待)毛泽东用“思想改造”,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等极为动人的口号作前导。所以“土改”、“镇反”、“肃反”、“三反、五反”这一类取得政权以后继续大规模屠杀的行为,都是在万众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声中进行的。人民,特别是自称为“知识分子”的人那种忠顺,欢欣--“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的心态,使历史学家们都瞠目结舌。郭沫若自唾其脸,吴晗重写自己的书,傅雷开煤气自杀之前还是十分敬佩领袖的,扬振宁为毛的死痛哭流涕,王蒙以再度成为共产党员为荣,官拜部长之尊。中国的这些自认为“士”者(士可杀不可辱--有几个?),在领袖(皇帝)面前与哈巴狗没什么不同。同时,他们几乎都是不同程度的受害者,但他们首先是专制屠夫的帮凶,为天下无耻之尤。

秦始皇的第九年,驱使70余万人,修建阿房宫。以劳民伤财言之,决不为过。

秦始皇的第十年,天上落陨石,民间刻“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命杀尽陨石周围的居民。

秦始皇的第十一年:七月二十日秦始皇死亡,其子胡亥秦二世又发七十余万人为他建骊山。至此,天怒人怨,民气耗尽。

秦始皇死后第三年,二世胡亥在官廷斗争中被迫自杀。陈胜吴广二人负责押送九百人去服劳役,因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律,“失期,满皆斩。”于是,“揭竿而起”,秦王朝复灭。陈吴不是将相子弟,也不是民运领袖,竹竿削尖了也是武器。

即使高渐离或者荆轲成功地剌杀了秦始皇(或者以后的大大小小的秦始皇),历史的改写,还有一个充份条件,就是好好地清算这些自以为“士”的人的所作所为。(请注意:清算并不是共产党式的杀人)。


(作者为中国信息中心发行人,劳改基金会执行主任,胡佛研究中心研究员。)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