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章翠英绘画画解--《一苇渡江图》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武汉仁

达摩(公元?─535?年),全名菩提达摩,南印度人,他是释迦牟尼佛的第二十八代弟子,中国禅宗(──一种改良的佛教)的创始人。他看到佛法在印度没有希望了,就于公元527年去中国北方传佛法。经过长江的时候,既没有桥,也没有船,他站在一片大芦苇叶子上,用佛法神通渡过了涛涛的长江天堑(qian)。

“释迦牟尼那个时代原始佛教是讲功能的,……佛教传入中国也是一样,历代出现许多高僧,达摩来中国时一根芦苇渡江。”(《转法轮》第247-248页)这幅画就是画他“一苇渡江”的情景。他曾在河南省嵩山少林寺修炼“壁观”,端坐静修,终日默然,以惊人的毅力“面壁九年”,以至最后连身影都留在石壁上了,这个石壁叫“影壁”,今存少林寺附近的山洞里。“禅宗达摩传这个东西,是根据释迦牟尼说的一句话。释迦牟尼讲:法无定法。他就根据释迦牟尼讲的这句话创立了禅宗法门。”(《转法轮》第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