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张五常:要为学子们设想一下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张五常

【新生12月28日讯】上期谈到吵得热闹的二十三条,没有什幺感受,只觉得有点无可奈何,而在今天香港的经济环境中推出争议如斯的法例,不合时宜,政府把精力集中错了。

昨天晚上与一些医生朋友进膳,他们担心二十三条的通过会使香港的国际评位降级。没有谁可以反对这观点。评位下降,其效果可小可大。小是面目少了点光彩,大则外资不再问津,甚或「转移有利阵地」。香港的言论自由与讯息灵通,是招徕的因素。个人认为二十三条的通过多半不会对这些因素有大影响,但外资会怎样想呢?国内有好些城市——尤其是上海——有吸引力,香港还有的优胜点是愈来愈少了。

从事学术、教育工作四十年,这里要说的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几年来我和太太到国内数十家大学讲话近六十次,遇到近八万个大学生。他们的求知意欲令我感动,而自己退了休,想把余下来的日子传授一点什幺给中国的青年。以经济学为媒,我主要是希望传授自己的思考方法。多年来从师友中学得不少,加上自己的,天马行空地想,想到什幺就说什幺,很受国内学子欢迎。

那所谓「张五常热」给我惹来不少麻烦,而对这「热」的解释朋友们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国内学子没有遇到过思想言论毫无人为约束的导师。是那样容易做到的事,但学子们就是没有遇到过。在美国不难找,难找的是像佛利民那种天马行空而又快如闪电的脑子。追随几位大师多年,我学得一点闪电之能,也懂得在一个问题上流畅地转换角度。

今天国内的学术气氛与求学意欲都没有问题,事实上是远胜香港的。但明显地,学子的思想与言论有顾忌,转换角度时满有沙石,不愿意跟我转来转去。他们喜欢提问,而大致上关于学术内容的他们问得有分寸。他们的提问缺少的是一种灵气,缺少一些不知从何而来的预感,或提出一些似怪不怪的问题。

不同大学的学生水平相差颇远,但用功、有天分的多得很。然而,不管在哪里,我总是遇到同样的老问题:学生不能自由自在地把思想转来转去,提问灵气不足,不能以预感给我来几下怪招。聪明好学,但思想有点生硬,有点公式化,使我觉得他们有点固执,不能客观地考虑问题。

我想,聪明好学但思想不够灵活这个现象,应该是多年来政府推行「思想教育」的后遗症。我又想,以中国人的先天智慧与刻苦耐劳,加上今天求学的人多势众,不需要到外国留学也会有学术大师排众而出。差不多是出现的时间了,但似乎还没有见到。如果再过五年还没有国产的国际学术大师,「思想教育」的祸害可以肯定。

二十三条若在香港成事,其发展将会怎样我不知道。最坏的可能是在中、小学引起一种香港式的思想教育。次坏的是刊物或老师的言论变得吞吞吐吐,好像吃错了药。学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这类感染,在学问、思想上有大成是不可能的吧。

(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