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实施暴力升级,孰之过?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天琴【新生12月9日讯】中小学生实施暴力现象近年来日趋升级,已从一般的打架斗殴发展成为杀人、抢劫、强奸等恶性案件,问题的严重性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近日山西襄汾县古城中学发生一起初中生用稀释硫酸伤害案件,造成20人被烧伤,13人被毁容。再如媒体报道“广东两百学生打群架”“14岁少年残忍杀害12岁女孩只为解恨”、“看黄片少年中毒起歹意奸杀母女”、“11名中学生成摩托大盗”等等,读后令人不寒而栗!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花季少年丧失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呢?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分溺爱,放任自流;大人不注意言传身教,把不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电视节目中充满暴力的卡通片泛滥;一些文学作品大肆“纪实”黑社会、描写婚外情;玩具厂商争相制造各种枪械暴力玩具及面目狰狞的所谓勇士形象玩具,以获取暴利;武侠小说里塑造了凭“义气”杀人报仇的“大侠”;电脑网页上的黄色图像;电子游戏机里的枪杀,打斗内容;走在街上,抬头可见衣不遮体的“美人”照……举不胜举的这些不健康、美丑不分、善恶不分的东西充斥着整个社会,学校这块净土还能保得了?孩子的心灵怎能不被污染?
学校只关心升学率的高低,老师只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即使开设了法制课程,也是治标不治本,法律只能在事发后治人,或从表面上约束孩子的行为,但管不了孩子的心,老师、家长看不见时,他照样做坏事……。问题出现了,家长怪学校,学校怨社会……。笔者认为这类问题不是简单的用几堂课、几本书就可以解决的,向外找原因,相互责怪也解决不了问题,要从根本上杜绝中小学生暴力事件的发生,每一个成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为孩子和自己所生存的社会着想,停止制造“文化”垃圾,同时加强对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告诉他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引导孩子从内心自觉愿意一个好人,并真正认识到该如何做一个好人,如不说谎话、有同情心、能忍让等。正人先正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如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才有望恢复应有的宁静、美好。
发稿:2001年12月7日
更新:2001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