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年話傳統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 大法弟子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國新年,全球華人張燈結彩,與親戚朋友互道“過年好”“新年好”,並舉辦慶祝活動,放爆竹、貼春聯等等,慶祝新一年的開始。
各種過大年的隆重活動,體現了人們對華夏數千年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崇敬。那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曾為中華民族帶來輝煌,但也在中共治下屢遭劫難,造成很多混淆與誤解,比如把中國新年稱為陰歷年或叫春節等等。
中國新年不是陰歷年
中國新年是按照中國傳統的歷法來計算的。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歷法的國家之一,在三皇五帝時期,中國就有了對日月星辰、四時節氣等等相當準確的觀測與推算。
中國古人非常註重陰陽平衡,在傳統歷法的制定過程中,既考慮到了月亮的盈虧周期,又兼顧了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周期。因此,中國傳統歷法非單純的“陰歷”或“陽歷”,而是科學又嚴謹的陰陽合歷。中國新年恰逢立春前後,春天開始,迎接新年的到來。而且,中國古人據太陽和地球的相對位置變化以及地面氣候演變順序,制定出二十四節氣,是對應天時地歷變化同用來記時的最完美的記年法。
中國的歷法體現了陰陽五行的思想,是真正天人合一的歷法。中國歷法的背後蘊含的是道家神傳文化以及中國傳統社會敬天信神、遵循天道的價值觀。
在中國歷史上,歷朝皇帝通常都是敬天的表率,適逢登基或每遇大事,都會改年號,如“貞觀”“永樂”“康熙”等,因此傳統中國歷法被稱作“皇歷”。由於歷法最早來源於道家文化創始人軒轅黃帝,因此也叫“黃歷”。
中共篡政後,為了切斷人與上天的聯系,批判並破壞傳統文化,廢止了“皇歷”,改稱為“陰歷”。這是對“陰陽合歷”的否定,旨在打破傳統文化中陰陽平衡的觀念。
把中國新年改叫春節是顛覆傳統文化
在傳統文化裏,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首先敬拜神明,感謝神明的護佑;然後祭拜祖先,表達追思之情,同時向家中的長輩問安,表達孝道;最後與朋友互相賀歲,表達關愛與和睦相處之意。其中的各種儀式與順序,可以說全面體現了中國的傳統內涵,表達古人對傳統的敬意與繼承。
1949年9月27日,中共商量奪取政權後建政事宜,將“正月初一”改為“春節”,似乎只是個普通的慶祝“春天”的節日而已。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叫法,是中共為了批判、替代傳統文化及宣揚無神論的需要。當名稱改變後,相應的是傳統過年時感謝神明看護、尊敬神明與先祖的文化內涵就被去除了。
中國人不是紅龍的傳人
中國自古稱為“神州”,中國人是神的子民。但中共黨媒不斷宣傳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九評共產黨》早已揭示,中共在另外空間對應的是一條紅色惡龍。因此中共把中國人扭曲為紅龍的傳人,要把中國人拉攏成自己的一分子,要讓中國人自甘成為紅龍的子孫兵。其實中國人不是紅龍的傳人,跟紅龍沒有任何關系。
在新的一年裏,讓我們回溯歷史,重溫我們的傳統,找回中華傳統文化的真意。
發稿:2025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