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母任氏,教子成大器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慧淳在一個家庭中,父母親就像是模塑工,如果對子女不加塑造,子女就不可能成型成才。有些人的成才,的確全靠父母長輩的嚴格督導。古往今來,這樣的事例甚多,晉代的皇甫謐(讀秘),就是個極為典型的例子。
皇甫謐,幼名靜,字士安,安定朝那(今甘肅平涼縣西北)人,是漢代太尉皇甫嵩的曾孫,可說是名門之後。他小時候就過繼給叔父為子,故後母任氏,原是他的嬸母。
皇甫謐自小就不肯好好讀書,整天遊蕩,十分頑劣。眼看著皇甫謐就長到了二十歲,像他這樣的年齡,有的人早已是滿腹詩書,有的人則早已取得功名,還有的甚至早就有所成就了。而皂甫謐卻還是一事無成,腹中空空。因此,人們都認為皇甫謐,過於癡呆,不會有什麼出息了。
誰也未曾想到,像皇甫謐這樣一個冥頑不靈的人,卻被他後母任氏的一劑良藥,治好了毛病。到後來,竟然成為一個知名的學者。
皇甫謐年屆二十,盡管遊蕩無度,不肯向學,但對他的後父、後母,總算還有孝順之心。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些瓜果,自己舍不得吃,特意拿回家去,給他的後母任氏吃。任氏想到自己的這個寶貝兒子,不求上進,終日遊蕩,時刻感到憂戚萬分,哪裏還有心思吃皇甫謐敬獻的瓜果?她一面拒而不食,一面憂戚地訓誡兒子道:“《孝經》上說:‘如果自己不學好,哪怕每天用牛、羊、豬等三牲侍奉雙親,也仍然是不孝!你現在已經二十出頭,仍然絲毫也不把讀書學習放在心上,品性行為也不入正道,你實在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感到安慰的!”她越說越感到傷心,又痛切地說道:“過去孟子的母親接連三次搬家,以便讓兒子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學習,成人;曾參寧可殺掉一頭豬給兒子吃,也不肯違背諾言,始終堅持言行一致、誠實不欺的教育。是不是我沒有挑選好居住的環境,對你的教育也還沒有到家呢?為什麼你總是這樣的愚鈍、不開竅啊!修身養性,刻苦讀書,將來得到好處的是你自己,我又能得到什麼呢?!”說完,對著兒子熱淚滾滾,無限悲傷。
聽到任氏這一番發自肺腑的話語,皇甫謐的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這一番話,猶如當頭棒喝,令皇甫謐一下子震醒了。從此以後,皇甫謐確實改變了過去的惡習,跟從家鄉知名的學者席坦讀書,而且非常勤奮,不稍懈怠。家中很貧困,他便親自耕作。幹農活的時候,也照樣帶著書籍,抓緊時間閱讀。皇天不負苦心人,皇甫謐最後終於博通群籍,經史百家幾乎無所不曉。晚年時,他得了風痹癥,手腳活動不便,仍然不顧病痛,手不釋卷。他成天沈浸於書籍之中,廢寢忘食,當時人都稱他為“書淫”。有人勸他讀書不要太過,否則將要傷害身體,皇甫謐說:“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勤奮學習總是不錯的,至於其它,則在所不計。”
皇甫謐立下崇高志向,終身不仕,三國魏時舉他為孝廉,又召他出仕,他均不肯。到了晉朝,晉武帝多次下詔征聘他,他都不肯應召。皇甫謐心中只有讀書,曾特意上表向晉武帝借書,可謂驚人之舉。而晉武帝卻也樂於成全,真的送給他一車書。皇甫謐一生刻苦向學,桃李滿天下,其學生摯虞、張軌、牛綜等,均為晉代名臣。
皇甫謐自號玄晏先生,一生著述挺多,有《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烈女傳》、《玄晏春秋》、《禮樂》等著作以及《三都賦序》等文學名篇。盡管不少已經佚失,但傳世的仍有不少,對後人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沒有後母任氏的教育,皇甫謐會碌碌終生,不可能成為一代有名的大學者,而名垂史冊。
發稿:2024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