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深思明鑒

用人的無上寶典:太宗治下的君臣之道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 : 唐宇

領導用人是一門大學問,不僅是“利用”,更是“相互理解與成就”。真正的高明領導者,懂得體察他人的需要,予以成全,從而也能實現自身目標。這種“成人達己”的智慧,正是最高層次的“雙贏”。

《資治通鑒•唐紀》中記載了一個廣為傳頌的故事:

唐太宗問大臣們:“創業與守成,哪個更難?”

房玄齡答道:“國家初創之時,與群雄並起,歷經廝殺方能一統,創業之難莫過於此。”

魏征則說:“自古帝王,多在艱難中得天下,又在安逸中失天下,守成更難。”

太宗聽後笑道:“玄齡與我共取天下,歷百死得一生,深知創業艱難;征與我共治天下,時常憂心富貴易生驕奢,疏忽則致禍亂,故知守成更難。如今創業之難已成往事,而守成之難,正當與諸位慎之。”

玄齡等人感嘆道:“陛下此言,實乃天下之福!”

(出自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七•唐紀十三》)

這段對話,表面上是關於“創業”與“守成”的辯論,實則體現了唐太宗的用人智慧。房玄齡與魏征的答案看似相反,太宗卻並未否定任何一方。他深知兩人所立之基點不同:房玄齡經歷了創業之苦,自然體會艱難;魏征長於治世,洞察盛世隱憂,故感守成之難。唐太宗能兼聽並容,從不同角度理解臣子的見解,這正是他治國的高明之處。

太宗更可貴之處,在於他不因當下的安定而忘卻創業功臣的辛勞,也不因功臣的地位而忽視現實的風險。他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全局視野,洞察治國安邦的關鍵。這種胸襟與遠見,正是“帝王之術”的精髓所在。

放眼今日,企業經營與此理相通。創業之初,需要闖勁與冒險精神;而當企業步入穩定期,如何守成、如何用人,則更顯智慧。若只以利益為先,損及創業功臣之情義,必將導致離心離德,最終兩敗俱傷。唯有懂得平衡功臣與後進、情義與效率,企業方能長久。

歷史上,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雖保江山一時安穩,卻也使朝廷失去了一批能臣;明太祖以慶功樓之火,焚去了開國棟梁,也埋下了後患。反觀唐太宗,能以容人之量、察人之明,既不拋棄功臣,又能納諫守成,方成“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

領導用人之道,貴在兼容並蓄、互信共成。能成就他人,亦即成就自己;能理解眾人之心,方能穩固天下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