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眼中在“飛天”長大的女兒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於麗麗陳女士的女兒蔡心笛,是神韻藝術團舞蹈演員,一個在臺上臺下臉上總是掛著燦爛笑容的女孩。說起心笛——一個從處處需要父母照看的孩子成長為能處處為父母分憂的孝女,陳女士言語中不由得流露出驕傲和感恩。
送孩子離家上“飛天”
陳女士介紹說,孩子11歲進舊金山仙韻藝術學校,讀完初中後考進紐約飛天藝術學院,後來在神韻擔任舞蹈演員。
陳女士是加州州政府部門的項目分析師;先生曾在矽谷知名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現任聯邦政府機構資深專利審查師。家庭為孩子提供了一個無憂無慮的成長環境。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送孩子上飛天學校時,陳女士說,“做家長的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品德。在這個社會風氣日漸墮落的時代,孩子若沒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做指導,很容易隨波逐流。”
對於在西方長大的孩子來說,“華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學好中文,但絕大多數是失敗的。但是飛天做到了這一點,這很了不起。”她說,“再有,女孩子學習中國傳統舞蹈、學習藝術,對她將來的性格、氣質和鑒賞力等諸多方面都有幫助。”
起初,陳女士是通過帶孩子去參加“飛天”舉辦的夏令營,讓孩子自己去了解,“孩子喜歡上了那裏的同學和老師,自己也就願意去這所學校了。”
飛天學校是一群遵循“真、善、忍”準則、具備專業知識以及教育背景的人士在美國創辦的一所藝術學校。在陳女士看來,這正好符合他們夫婦培養孩子的理念:“註重道德,註重傳統,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難得的是,飛天還是中英雙語教學,“學不好漢語就無法從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中汲取滋養,那該是多麼可惜的事。”
對孩子的未來更放心
考進紐約飛天藝術學院,就意味著孩子要獨自一人離家去紐約上學。問起陳女士是否放心,她果斷地回答:“當然放心。”
“孩子小學就讀的美國普通學校。在接近小學畢業時,就已經能看到這個社會不好的一面對孩子的汙染。”陳女士回憶道,“比如叛逆、早熟、自我等等,很讓家長擔心。”
她表示,自從孩子去了“飛天”,就像變了一個人;考入神韻藝術團後,變化就更大了。“外貌的變化都很突出,皮膚變得白凈,臉色白裏透紅,很健康;神態專註,氣質安靜柔美,性格溫和也不自我了。”陳女士如此稱贊著女兒,“她變得自律了,獨立又很努力;能為別人著想了;善良,又善解人意;也懂得為人處事了,分寸掌握得還挺好;也懂得孝順和感恩了。”
她講了幾個生活中的小故事:有一年,女兒暑假回家找以前的小學同學玩,那些同學和他們的家長都覺得心笛變了,可又說不出變在哪裏,“就是覺得她讓人感到很舒服,氣質跟別人不一樣。”
每年心笛暑假回家,陳女士夫婦都會帶孩子外出旅遊度假,陳女士說,“她爸爸經常讓女兒來安排旅途中的計劃和與人打交道。我們發現她都處理得很好,很會跟人交談,態度平和友好,別人都很願意為她提供服務。”
這的確有些出乎陳女士的意料,“想象中那種在比較嚴格的學習生活環境中出來的孩子,是不是在社會中不太適應啊?完全沒有啊。”她說,“不光是我的女兒,我看到其他神韻演員也是這樣,出來跟社會上的人接觸,都是落落大方、舉止得體、應答自如。”
有這樣良好的訓練和基礎,這讓陳女士感到放心:即使女兒以後放棄了舞蹈事業,轉入社會其它行業,也完全不用擔心。
女兒的孝順和“好身手”
陳女士還講了這樣一件事,2024年的暑假他們夫婦和女兒去土耳其旅遊。最後一天大家都很累了,回到旅館已是晚上11點,第二天早上4點就要起床去機場。看著滿房間的行李還沒有收拾,陳女士不由得自言自語道,“好累啊!我都收拾不動了。”於是便先去洗漱了。
不一會兒的工夫等她出來,看到自己的行李箱已被收拾好了,采購的東西也被分門別類地包裝好,而女兒攤開的箱子還沒動,“她買的禮物更多!”陳女士說,當時“我很吃驚,也很感動”。
陳女士感慨道,“如果孩子不是去的飛天和神韻,首先有沒有這趟美好的闔家之旅還難說。就算有,恐怕大家精疲力盡之際,老媽我還得扯著嗓子去喊那躺在床上刷手機的父女二人趕快去收拾呢!”
接下來,女兒也是三下五除二地把自己的行李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在我來看,幾乎裝不下的東西都乖乖地各就其位了。這精力、這身手、這功夫……”這時的媽媽真是發出由衷的贊嘆,“其實也不奇怪,因為我們心笛是神韻演員!”
發稿:2025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