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深思明鑒

族譜和傳承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文:正路

前幾年鄉裏重修族譜,父親拿回來一大盒精美的線裝版家譜。閑來翻了翻,才知道家裏的先祖也曾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還有位竟然與岳飛有一段善緣。後來宗族在中原大地各處開枝散葉,由此便天各一方。

想起長輩談到修譜時的隆重,才知道屬於我們那專有的“過時節”的來歷。那一天竟然是為了將氏族的新生兒記入家譜的大日子。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那天就是每家每戶忙著請客吃飯和突然從四面八方湧來的商販組成的一場大型趕集而已。

不過這可由不得我不這麼想,修族譜這項活動早被禁了多年,而“過時節”確實已經淪為了一場大型的趕集現場和全體村民的“賭博”集會了。

我繼續翻看,序言後面乃是歷代先祖的“家規”、“家訓”,這都是些古老的名詞,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子孫才德超眾、孝行無虧、和睦於族裏者,旌異之”、“子孫不肖,幹犯忤逆大罪,竟於祠堂內痛治”。原來祠堂有這樣的公用------懲治不肖子孫。

在古代,族長一聲令下,鞭笞便抽打在那些為非作歹的子孫身上。愛之深,責之切,總要好過被官府抓捕判刑吧。難怪古代的官吏人數如此稀少,畢竟各氏族內都已承擔了大部分的社會責任。

我暗暗點頭,這獎懲措施對我們現代家庭來說太有意義了。現在有許多小孩專橫跋扈,難以教養,皆因沒有懲罰而只有獎勵之故。想起和朋友聚會時,他的小孩發起了脾氣,不肯吃飯,他安慰、勸說、講道理,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我佩服他的耐心,但直到飯局結束他們父子都沒有動一下筷子,故也深為鑒之。

“欲振家聲,須讀書為第一義”、“子孫資敏者,延明師以啟之”、“倘資魯不堪作養,即付以耕鋤之質”。這是定下了家族的發展規劃路線,實屬明智。耕讀,曾是我鄉傳統,晴耕雨讀,早耕晚讀,頗有古之賢風。

“發言務須謹慎”、“遇尊長要敬畏小心”、“飲食隨常,珍奇好玩切宜戒之”……大部分家訓都和其他的古代家訓一樣,都是為了教導後輩子孫的行為規範和道德倫常。

我是一個沒有規矩的人,長久以來一直想擺脫這種負面形像,卻感到困難非常,因為沒有一個良好的參照。記得剛工作之時,主管帶著我們請客戶吃飯,客戶和主管還在談生意,而我早拿起筷子大快朵頤。年長些的同事後來好心提醒我,我卻在內心嘲笑她膽小、規矩多,現在想想真是無地自容。

自小父母就沒有怎麼教過我規矩,不是他們不想教,他們自己也模棱兩可,但是他們的上一輩卻很懂規矩。所以我吃飯不會捧著飯碗,坐著就翹起二郎腿,遇到長輩根本不知道該喊什麼稱謂,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點頭示意……

父母成長的年歲,中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摧毀了一切傳統、道德、禮儀,他們正忙著造反呢!他們反抗大人、師長,家族的長輩也忌憚他們三分,深怕一個檢舉揭發毀了全家。他們那一代,有著中共留下的強烈印記。平日裏夫妻間爭吵不斷,家族中說長論短,工作中勾心鬥角,教育子女毫無章法,非打即罵,婆媳關系勢同冰碳,只顧著自己各自的長輩。這都是發生在我身邊感受最深卻又最無可奈何的事情。

爺爺說,當年他們為了保護族譜想盡了辦法,當時的族譜刻在木板上,為了躲避中共的破壞,長輩就用泥巴塗抹掩蓋,然後各個家庭互相傳遞保護,而且還要想辦法瞞著那些忙著造反的孩子們的舉報。實在是難上加難,險上加險。就是這樣,族譜也悉數被毀,我看著厚厚的一摞族譜,不禁感慨,原來我現在看到的這些也只是有幸保存下來的九牛一毛而已。

想想過去一個家族幾十人、上百人生活在一起,現在看來簡直就是奇跡。終於知道為什麼中共要想盡辦法毀了這些族譜。原來,這就是宗族,是承載中華文明的最小單元,是塑造人格、修養品性的學校。中共不摧毀它們,如何能將共產邪說強加給那些恪守本分、敬天信神的中國人?

沒有家訓,沒有孝、敬、禮、讓的傳統道德規範,媳婦和婆婆兩個人就可以把家庭搞得雞飛狗跳。如今鄉裏賭博之惡習泛濫,好勇鬥狠之“威名”遠播,皆中共之“功”也。

再後面記錄了宗族裏德高望重之人的事跡,看完不由得生出自豪感來。原來宗族中有這麼多了不起的人,皆是道德高尚之仁人君子。我曾經也是那個視古人為落後、愚昧的無知者。但這由不得我,我們這一整代人都是如此。我問過妻子是否知道她的祖上是誰。她搖搖頭,連太爺爺的姓名都說不出來。我告訴她,你們祠堂裏寫著你們祖上曾在唐玄宗一朝當大官,而且還是一個法術高深的修道人。她驚訝非常,好像從沒有人和她說過這些。

不只是我的妻子,我也問過不少同齡人,幾乎沒人知道自己的先祖是誰。哎,真是可悲!我們這一代,被中共連“根”拔起,被動的成了數典忘祖的不肖子孫。

再下面的內容就是宗族內各支系的名字,我甚至可以很清楚的查到百裏之外的同宗之人的姓名。漢獻帝為何僅憑家譜就能確認劉備為皇叔,今天,終於有了具象化的解答。

承傳,確實是一個偉大的詞匯,厚厚的族譜不只是一份份陌生的名單,那是中華歷史大脈中的毛細血管,更是傳承道德、血脈的容器。中國人常和同姓之人說“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可不是簡單的攀親戚,套近乎,而是源自宗族帶來的血緣之親,更是浮世中互相幫扶的溫情。從根上說,我們不是馬列之徒,而是中華兒女,是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