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最佳選擇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方靜【明心網】段考結束,和幾位同事一起在電腦室讀卡閱卷,期間,探討到幾個學生質疑的答案,細究起來,這些說法論述似是而非、有欠周延,皆有疏漏不足之處。最後,三人一致達成的共識是:文史哲的詮釋思辨,不像數學公式或者物理現象,那樣的固定絕對,因此,在諸多狀況中,要做出“最佳選擇”。那麼,考試如此,真實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考場上的最佳選擇,有憑藉、脈絡可尋,很容易設定出一個可遵循的方向;而真實人生裏的最佳選擇,要如何妥善的衡量、評論,卻是一門艱難、深奧的學問。隨手在“google”網站上打下“最佳選擇”四個字,可以搜尋到27,300,000筆中文資料,其中,有關食、衣、住、行、育、樂的訊息,一應俱全、琳瑯滿目,眾說紛紜、人言言殊,足以讓觀者眼花撩亂、目瞪口呆。當然,那些都是別人的最佳選擇,僅作參考;重要的是應該思索── 什麼才是自己的“最佳選擇”?
所謂的“最佳”,並非一般標準所指的“最好”,或者“最優”,而是“最適合”、“最恰當”。另外,判斷、取舍的功夫更屬上乘。古往今來,“魚與熊掌”抉擇的緊要關頭,折煞多少英雄豪傑。而這番能夠辨識厘清的睿智穎慧,卻要在漫漫悠悠的歲月體驗、教導下,才得以逐漸的心領神會、並進一步達到安之若素的境界。吊詭的是,有許多人傾盡一輩子的時間,都不曾明白、想通此中真意,以致抱怨悔恨、遺憾終生。
少年十五二十時,錯認“最佳選擇”是──跟上摩登流行,因此,人雲亦雲、隨波逐流,遑遑不可終日,同儕平輩間瘋魔迷戀什麼,自己也不免俗的跟著喜歡。舉凡吃喝玩樂的風潮、時髦美麗的玩意兒,都不想失卻、落下,如願以償就欣喜若狂;失意未遂則郁郁寡歡,真的不得安寧。年少的無知淺薄,當然無傷大雅,只是,於今想來,不禁要竊笑自己的迂腐愚癡。
成年離校就業後,誤解“最佳選擇”是──追求優雅時尚,所以,常常庸庸碌碌、汲汲營營的穿梭流連於高檔餐廳、百貨名店和藝廊劇場之間。佳肴美食,都想一嘗為快,唯恐顯得孤陋寡聞;名牌精品,也想收藏擁有,以增添涵養氣質;熱門表演,必定躬逢其盛,深怕失之粗略鄙俗。當時的奔波忙碌,確實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滿足,然而,回顧所來徑,盡是盲從與疲憊。
如今, 人到中年萬事“新”,在錯綜復雜的生命課程中,對“最佳選擇”,已領悟出有別於昔日的另一番風貌。它不在於流行、不在於時尚、不在於精致,也不在於昂貴,更不在於多與得;凡是能夠適情、適性、適宜、適度的,就是“最佳選擇”。了解了這個道理,就可以在苦樂相摻、悲欣交集的光陰流轉中,從容自在的生活與學習。@
發稿:2011年4月14日
更新:2011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