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海蒂”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玉清心【明心網】一百三十年前,阿爾卑斯山上那位可愛的小姑娘海蒂,今年聖誕節又出現在德國電視臺上。嚴格地說,《海蒂》這類家庭片,和宗教意義上的聖誕節沒有太大的關系。但多年來,《海蒂》作為經典劇目,一直是聖誕節的保留節目,像那些聖誕金曲一樣,傳唱百年,魅力無窮。
今年播放的《海蒂》,是拍攝於1952年瑞士版的黑白片。據說,它比1937年由美國秀蘭•鄧波兒主演的那部更接近原著,更真實於阿爾卑斯山山民的生活,也更受瑞士人青睞。
小說《海蒂》是瑞士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約翰娜.斯比麗的代表作。在她發表的大量以阿爾卑斯山區鄉村為背景的兒童文學作品裏,小女孩海蒂貫穿在系列故事中,成為女作家筆下的經典人物。《海蒂》自1879年問世以來,被譯成數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發行,並先後被翻拍成各種版本的電影、電視劇和動畫片。很多孩子每天晚上,是聽著海蒂的故事進入夢鄉的。
大概很少有人不知道海蒂的故事。失去雙親的小姑娘海蒂被姨媽送到山上,跟遠離村民的古怪爺爺住在一起。很快,她就愛上了山上的一切。可姨媽又把她送到德國的一個伯爵家中,去陪伴有殘疾的小姐克拉拉。在大城市法蘭克福的闊人家裏雖然衣食無憂,但沒有了山上空氣的清新、花草的芬芳,和那放飛的自由,海蒂患上了思鄉病。她給山上的爺爺和彼特寫信,說非常想念他們……
她又回到了山上,隨後,一個又一個奇跡發生了。因她的純真、善良、愛心,最終融化了爺爺那冷若冰霜的面孔,使性情古怪的爺爺變成了一位可愛的爺爺;坐在輪椅上的克拉拉,勇敢地甩開了輪椅站立起來,邁出了意想不到的步子;貪玩的彼德變得好學而懂事了。
海蒂和怪爺爺、調皮羊倌、殘疾姑娘之間那充滿了親情、友情的感人故事,字裏行間流露出純樸、真摯和善良,膾炙人口,百讀不厭。海蒂姑娘純潔得像阿爾卑斯山山澗裏流淌的清泉一般幹凈清澈,她的善良又像阿爾卑斯山上玫瑰色的朝霞一樣溫馨美麗。
根據小說《海蒂》後來改編成功了多部的影視作品,包括卡通連環畫,這讓世界各地來尋訪海蒂的遊人絡繹不絕。
“海蒂”的旅遊品牌名揚四海,為瑞士旅遊業和商家帶來巨大商機。女作家在蘇黎世郊外的故居建成了“斯皮利博物館”,成為蘇黎世的一個著名景點。《海蒂》書中的阿爾卑斯山區的曼菲爾德鎮,在1997年由州政府創建了“海蒂樂園”,每年接待遊客10萬人。“海蒂樂園”根據女作家的描述,修建了一座保持著19世紀瑞士山裏人生活原貌的“海蒂屋”。有臥室、廚房,陳設著海蒂時代的各種農、牧器具。樓梯口爺爺正在做木工活的蠟像,立時聯系到影片中爺爺為海蒂做椅子的鏡頭。留言簿上面寫滿了世界各地遊客的贈語和圖畫。每年旅遊旺季,當地孩子輪流在此扮演海蒂和她的小夥伴彼德。
《海蒂》不但表現了那個時代阿爾卑斯山區山民們古樸的民風,也表現了阿爾卑斯山區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和山民們在這片凈土上古樸無華的生活情景。海蒂山村散落在群山環抱的山谷中,綠草如茵的丘陵坡地上牛羊遍地,牛鈴悠揚,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面。
《海蒂》作品表現出的人性與自然的淳樸美好,體現出的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這一傳統價值觀,其實這正是人們心底的向往,所以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贏得由衷的贊同。傳統的才是經典的,會經久不衰,代代相傳。
海蒂小姑娘是女作家約翰娜.斯比麗一百多年前杜撰出來的一個人物。然而,阿爾卑斯山上的那個小姑娘海蒂,始終“活”在人們心裏。無論什麼版本的《海蒂》,海蒂姑娘由誰來飾演,那個純潔少女海蒂,帶給人們的永遠是清風和陽光。
發稿:2010年12月27日
更新:201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