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見仁見智 > 雜談隨筆

從容過生活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楊仁壽

【明心網】青青自己的專案還沒結束,就因為同事情誼,答應幫忙另一個專案,結果搞得工作兩頭燒,生活弄得一蹋糊塗!心裏恨自己開不了口拒絕同事的請求。子衿雙手抱滿書本,走到房門口時,勉強挪出手來,想拿口袋裏的門把鑰匙,嘩的,書本掉滿地!心裏恨自己沒先放下手上的書,再去拿口袋裏的鑰匙。

我們常會覺得這個重要,那個也重要,結果是同時開了太多戰場,陣亡在自己的戰場上。我們經常放不下這個,又想要追求那個,結果是放不下的卡住心裏想的,心裏想的卡住放不下的,兩頭空。現實是,每個人能做的遠不及所想要的。

第一個問題是,“生與義”對我們都很重要,但不能兼得時,我們往往無法做出抉擇。第二個問題是“魚與熊掌”我們都想要,雖能得兼但不在當下時,我們如何安排優先順序,先放下何者?先提起什麼?

“生與義”的抉擇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我們得確定自己的價值觀,才能心有定見,才能因舍而得。但困難的是我們究竟在意什麼,我們未曾思索,所以迷惘;面對兩個所欲、兩個所避,無法擇一。

“魚與熊掌”雖能得兼但不在同時,是一個安排的問題。難的是我們往往不願意放下既有的,正在進行的,卻又覺得其他的事物更要緊。於是,我們手裏已經堆滿東西,卻又想要提起另一件東西,結果是東東西西翻了滿地,結果是生活秩序慌亂,顧此失彼。

價值得向心裏找,聖賢所言、社會的主流價值都可以參考,但不一定是自己真正在意的。只要合乎正道,善心、真誠、正直、負責,或者是財富、健康、親情,都是值得重視的。但價值觀因人而異,主流價值因社會、國情而不同,重要的是自覺。自覺是一種生活習慣,完成某件事情後,便在心裏頭估量一下,我喜歡這個成果嗎?這是我想要的嗎?久而久之,我們會有能力區辨何者是別人加諸我們的價值觀,能明白什麼才是自己真正重視的。

放下再去提起,也是一種生活習慣,善於安排輕重緩急的人,生活不會慌亂。問題是,我們常是反應當下所需、所迫,事情來了就做,不去思考輕重緩急,讓自己手上堆滿過多的事情。因此,停下來想想,或許下件事更急,就先停下手邊的事,跳脫當下的慣性,解除同時開太多戰場的困局。

忍舍才能得,放下才能從容的提起。人生不會完美,我們不可能在同時得到所有的東西。用自覺澄清自己的價值;停下慣性,讓優先順序浮現。我們的人生就會少些憾事,我們的生活才會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