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悠遊漢服之美(上)

——從2008“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談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唐朝仕女圖

◎文、圖/陳斐珍(新唐人電視臺專案經理)

【明心網】漢服的定義

“漢服”這個專有名詞對全世界的華人而言可說是既親切又遙遠,許多人容易依字面解釋把漢服解讀成是漢朝的服飾,其實正確的答案應是:上至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至明末(公元十七世紀中葉1368-1644)以前,在這數千年中漢族人民所穿的漢族傳統服飾,都稱為漢服。因此,現在在臺灣許多飾以盤扣的改良式中國服,其實是不能叫做漢服的。

漢服的起源

可以想見,我們的先民先是以鳥獸毛皮來蔽體,後來懂得以黃麻編織成麻布來做成布衣,到了黃帝的元妃嫘祖教導婦女養蠶取絲來織衣後,服飾制度也日漸形成。西周時期,周公“制禮作樂”,對衣冠禮制也有明確的規定,冠服制度逐漸被納入禮制範圍內,成了表現禮儀文化的方式之一,而漢服到此時也就日臻完善。

漢服的繁榮與輝煌

一位聖者曾說過:“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朝天人一朝民,一朝文化,一朝服飾。”因此,服飾不僅會隨著改朝換代而改變,也各自反映了不同朝代的文化,從中更體現出不同時期人類被賦予的智慧。

為了要簡易快速的帶大家一窺漢服之美,以下我們就以圖文來帶大家進入漢服的時光隧道。

1.商朝:

上為衣下為裳的“衣裳”制度最早始於商朝,而後的帽、冠、發式、鞋子也隨著需求應運而生。在當時不管男女,大都腰系寬腰帶,領襟、袖口都有精致的刺繡滾邊,有所謂“衣作繡,錦為緣”。

而上衣其實是象征天,天未明時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黃色。上玄下黃的服制就來源於對天地的崇拜。古人對祭祀天地、祖先的祭服比日常服飾更加重視和考究,並加以美化。至今我們仍把各種衣服統稱為“衣裳”。

2.春秋戰國時期:

封建制度逐步取代了奴隸制度,此時出現了一種上衣下裳相連的服裝 —深衣(披體深邃,深而不露,見圖1)。直筒的長袍子左右交叉領,分開剪裁上下縫合,上衣以四塊布裁制以對應四季,下裳則由12塊布裁制以對應12個月。深衣可文可武,不分場合,不分尊卑男女,在當時可說是非常實用的服飾。


圖1. 深衣結構圖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舉辦2008年奧運前便有許多海內外團體和個人聯合發表倡議書,建議北京采用“深衣”作為北京奧運會禮儀服飾,並將漢族傳統服飾漢服作為中國代表團漢族成員的參會服飾。雖然都未被采納,但深衣在中國服裝史的地位可見一斑。

3.秦朝:

秦始皇因迷“陰陽五行”之說,相信秦能克周,應當是水克火 (周朝是“火氣勝金,色尚赤”),因此以水德王天下尚黑色(水色尚黑),黑色更成為當時社會的尊貴之色。

秦國祚雖僅 15年卻創立了各種衣冠服制,如命官員頭戴冠,身穿寬袍大袖,腰配書刀(刻字用),手執笏板(上朝用的記事工具),耳簪白筆(上朝時用於記事)等,對後世的影響很大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4.漢朝:

有著“莊重古樸”的服飾文化內涵,在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橫貫歐亞陸路的“絲綢之路”後,人們對穿著打扮要求愈來愈高,衣冠服制也日趨華麗。譬如將秦朝的內衣袍服(絮棉的夾層內衣)改為外穿,一時蔚為風尚,上至帝王,下至百官,不分級別、不論男女都起這種實用的長袍,也因此取代了上下兩截的深衣。

最近在臺北歷史博物館展出的“絲路傳奇”,除了對新疆文物有深入的介紹外,對這條全長一萬多公裏,將中國的絲與瓷運到歐洲(當時為東羅馬帝國),也把西方文明帶回東方的“絲路”有非常詳盡的史料介紹。

5.唐朝:

可說是中國史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最空前繁榮的鼎盛朝代,而大唐服飾雍容大方、華麗典雅,也因絲路開通中西合璧得以相容並蓄,對外開放也帶來各地文化,使唐朝的服飾能夠融合眾多民族的特色,染織技術精湛、質料考究、色彩鮮艷、樣式繁多、配飾精美,因此唐朝的服飾可說達到了登峰造極、璀璨輝煌的境界。


圖 2. 唐朝仕女圖

從一些古書畫中我們可見到唐朝貴婦喜愛穿著袒胸、高腰、大袖衫拖翼的襦裙(圖2),因為顯得俏麗而修長。同時又有襦裙、半臂(即短袖)肩披帛巾。而當時的婦女也流行穿胡服(圖3)。頭上梳起高髻或椎髻,頭戴大花冠及鑲珠寶的簪花,插上搖曳生姿的金步搖(垂墜式發簪,見圖4)。


圖 3. 胡服裝扮的唐朝婦女


圖 4. 兩鬢滿是金翠花鈿及插上金步搖的唐貴婦

臉上的妝更是復雜又細膩(圖5):兩眉間塗著黃星靨子(黃色的粉)或貼上花鈿(各式材料及形狀的剪貼物),兩眉可以畫成八字眉、蛾翅眉也可變化成粗大的闊眉。兩頰有斜紅妝或淡淡的月牙兒點妝。當然還有大家熟知的櫻桃小口“朱唇一點桃花殷”。而腳上穿的則是有亮麗色彩的雲頭錦履。總之,唐朝仕女的繁復妝扮真是令21世紀的女性們嘆為觀止。


圖 5. 衣服及化妝頭飾極盡華麗誇張的晚唐貴婦

相較之下,唐朝男士們的衣著就簡單多了。典型的穿著是一件圓領長袍衫(圖6),頭戴圓翅襆頭(帽子),腳穿練鞋(絲鞋)。“敦煌石窟”中的壁畫也是從漢朝到此時更臻完美。在這些珍貴的古中國文化遺產中,有大量的彩繪圖案,無論是對佛國世界的描繪,或是神佛、天人、飛天仙女等形像都非常之莊嚴逼真。如果詳加對照,會發現大唐服飾和壁畫中的天人服飾是十分相似的(圖7)。


圖 6. 唐朝男子的裝扮


圖 7. 敦煌榆林窟“西方凈土變”中的樂隊

中國傳統文化在唐朝時期與世界各國頻繁交流,不僅影響亞洲許多國家,至今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也都還保留著大唐服飾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