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碧螺春茶起源的傳說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曉晨

【明心網】“洞庭碧螺春,茶香百裏醉。”
  
碧螺春茶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蘇州吳縣東洞庭山。東洞庭山又名東山,是蘇州伸向太湖的一個半島,這裏綠樹成蔭,花香鳥語,一派江南秀麗風光。且土質微酸疏松、氣候濕潤,適合茶樹生長。
  
碧螺春茶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茶中珍品,唐代茶聖陸羽在《茶經》中這樣寫道:“洞庭出名茶,形曲、色玉、香蘭、味甘”,可能說的就是碧螺春。另據史書記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後因康熙皇帝南巡時,不喜“嚇煞人香”之名,即改為“碧螺春”,並列為貢茶。也有人認為碧螺春之名是因此茶形狀卷曲如螺,色澤碧綠,采於早春而得名。
  
碧螺春茶葉條索纖細、卷曲成螺,邊沿上有一層均勻的細白絨毛,銀白隱翠,泡茶時,杯中如雪片飛舞,香氣濃郁,滋味清雅,茶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當地茶農對碧螺春描述為:“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關於碧螺春茶的起源,在太湖地區流傳著的一個美麗傳說。據說,太湖邊西洞庭山上有一個叫“碧螺”的美麗姑娘,十分賢惠善良,碧螺有一付亮麗的歌喉。與西洞庭山隔水相望的東洞庭山上住著一個英俊的青年,叫阿祥,阿祥以打魚為生,精通水性和武藝。碧螺和阿祥互相仰慕,漸漸的愛上了對方。
  
這時,太湖裏出現了一條惡龍,十分殘暴,攪得村民不得安寧,還要霸占碧螺。阿祥決心除去惡龍以救助碧螺和村民,經過一番惡鬥,終於將惡龍殺死,但是,阿祥也身負重傷,危在旦夕。碧螺為了救治阿祥,踏遍洞庭,尋找靈藥。她發現一株阿祥鮮血滋潤的小茶樹在初春就長出了許多芽苞,碧螺便用心照料這株茶樹,將采下的幾片嫩芽泡在開水裏,再讓阿祥喝下,頓時,一股清香沁入阿祥的心脾,阿祥竟然蘇醒了,姑娘喜出望外,將所有茶葉采下,用自己的體溫將嫩茶葉暖幹後,泡茶給阿祥喝,漸漸地,阿祥康復了。

但是碧螺因為耗盡了元氣,長眠在洞庭山上,原來碧螺的元氣全凝聚在阿祥喝的茶葉上了。從此,這裏的茶樹總是比別的地方的茶樹長得好,泡出的茶味道十分甘醇,為了紀念碧螺姑娘,太湖的人們就將此茶叫做“碧螺春”。
  
美麗的傳說配上甘醇的茶,使得“碧螺春”更加名聲在外,真是應驗了“佳茗似佳人”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