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故事(下)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梅溪子【明心網】(14)扇枕溫衾
後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人稱其孝。躬執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劉護表而異之。
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自古一黃香。
敬親扇枕譽聲馳,善待椿庭頌有詩,夏清冬溫勤苦執,童稚孝道世稱奇。
(15)行傭供母
後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母逃難。數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輒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客下邳,貧窮裸跣,行傭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負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
何堪賊寇迫窮途,哀告聲中免受誅,一片孝心能感動,容他養母做人奴。
(16)聞雷泣墓
魏、王裒,事親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殯葬於山林。每遇風雨,聞阿香響震之聲,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親勿俱。”
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生前慈母懼雷聲,聞到雷聲泣墓塋,閃爍阿香時一震,夜臺伴母報親情。
(17)哭竹生筍
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愈。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竹林哭筍重親情,地裂須臾出數莖,為母持歸安母病,感天孝道史留名。
(18)臥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征。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母。朱氏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
數譖誑言擅逞威,怨將德報敬慈幃,臥冰求鯉娘親遺,留有冰模映石磯。
(19)扼虎救父
晉、楊香,年十四歲,嘗隨父豐往田鑊傑粟,父為虎拽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於害。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
田間鑊栗遇山君,欲博焉知勝敗分,奮不顧身全父命,獸王扼死孝傳聞。
(20)恣蚊飽血
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驅之,恐去己而噬其親也。愛親之心至矣。
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年才八歲識良謨,孝道尊親小丈夫,夏夜恣蚊酬父德,永教蟲猛免潛膚。
(21)嘗糞憂心
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縣未旬日,椿庭遺疾深,願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父糞嘗病信是真,心憂劇疾襲嚴親,願將身代椿庭死,孝道昭彰禱北辰。
(22)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數年而康。一日病,長幼鹹集,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願子孫婦如新婦孝敬足矣。”
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洗,此恩無以報,願得子孫如。
報答慈恩孝道彰,晨間櫛洗便升堂,乳姑不怠崔家婦,淑德芳徽遠近揚。
(23)滌親溺器
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
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官居太史列公卿,滌溺不辭孝譽馨,自古黃家多孝子,兒孫顯貴謝天庭。
(24)棄官尋母
宋、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決,誓不見母不復還。後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年七十余矣。
七歲生離母,參商五十年,一朝相見面,喜氣動皇天。
別母曾經五十年,棄官尋覓志尤堅,完成孝道償心願,骨肉團圓謝上天。
“二十四孝”原文之五言詩,自明清以來在私塾裏系當成課外讀物,一方面讓童蒙瑯瑯上口、以便多識它字,另一方面從小精神教育、灌輸孝道給小朋友們。
講起來,孝道是“人性本善”的自然體現,但變異的社會道德觀使得人迷失了,父不嚴母不慈、而兒女不孝了。更古代的人文教育重點在“仁、智、禮、義、信”,有仁有義又有禮者定當善待他人,何況對自己的親長呢。所以要弘揚孝道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道德重建,而要重建道德那就得靠心性修養,您說是吧。@
發稿:2009年7月17日
更新:2009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