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董仲舒論天人感應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弘毅

【明心網】漢武帝非常重視儒學,他即位以後,便開始詔舉賢良方正之士,董仲舒也在應召對策之列。對策這一天,武帝的第一個問卷是:“天命是不能挽回的嗎?”

董仲舒答道:“臣小心查考了春秋的記載,根據前代事來看天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覺的很值得敬畏。國家將要發生違背天道的壞事,天就先降下災害來譴責、告誡他;如果不知道醒悟,又顯示一些怪異的事情來警告他;仍然不知道改變,而後災禍才來到。由此可見,天對人君還是愛護的,而且要替他來防止災禍。只要不是十分無道的時代,天總是要扶助和保全他的。事情的成功取決於君主的努力。努力於學問,見聞就會廣博;努力行道,品德就會日日提高。”

武帝看完他的對策很是滿意,於是又問道:“虞舜為帝,整日漫步於回廊之上,拱手無為,天下太平。周文王整日忙碌,到黃昏也無暇吃飯,天下也得到了治理,帝王之道不是一脈相承的嗎?為什麼勞逸相差如此之大呢?”

董仲舒回答說:“臣聽說堯接受天命,把天下作為憂慮對象,誅伐亂臣,力求聖賢,所以得到舜、禹、稷等賢人。有眾人輔佐,所以教化大行、天下合洽。到了商紂王的時候,殺戮賢良、殘害百姓,文王順應天命,以聖賢為師,把仁愛施於百姓,天下歸心。但此時紂仍然為君王,尊卑混亂,百姓逃亡。所以文王感到悲傷,要安撫他們,因此直到黃昏仍無暇吃飯。由此看來,帝王的傳承相同,而勞逸有別,是由於時代不同的緣故。”

武帝聽了點頭稱是,又發出第三道詔問:“朕想尋求昌明或漸漸滅亡的道理,以便虛心變革。”

董仲舒回答說:“臣聽說,天是萬物之祖,通過陰陽寒暑來使萬物生長。所以聖人效法天而創立道;仁是人君用來愛護人民的;德是人君用來養育人民的;刑罰是人君用來懲罰人民的。道的根本來自天,天不變,道也就不變。所以禹繼承舜的道,舜繼承堯的道,三聖相傳而遵守一個道。”

這三次對策代表了董仲舒的天人感應學說,在他看來,君主代表上天來治理國家,君權神聖不可侵犯。但君主又不是沒有約束的,因為天和人是相互感應的,君主行為不當,天就會降下災難來昭示君主的錯誤,君主如果不改過,天意就會改變。

(正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