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患得患失非君子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清言

【明心網】古代心胸豁達的君子將權勢富貴看的很淡,將個人的得失置之度外,因此,沒有什麼東西的失去會令他們感到憂慮。

春秋時期楚國令尹子文三次出任令尹,沒有喜悅的表情;三次被免職,臉上也沒有生氣的神色。魯國大夫柳下惠也是三次被罷官,也沒有心生怨恨。這兩位知命的君子遇到忽得忽失的情況,泰然處之,喜怒不形於色。

唐代柳公權家中的銀杯被奴婢們偷走了,詢問時他們卻說不知道,柳公權淡然一笑,說:“銀杯成仙飛走了。”南朝梁人張率在新安時派家中仆人運三千石米回家,等回到家後,米耗去了一半。問原因,仆人說是老鼠和鳥雀耗去了米,張率笑著說:“好厲害的老鼠和鳥雀啊!”柳公權和張率對失去的財物不加追究,一笑了之,避免了矛盾和麻煩,也顯示了寬厚的胸襟。

凡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這是事物的常理。如果一個人總是處於患得患失中,不僅令人覺的他目光短淺、心胸狹窄,而且也給自己平添了許多煩惱。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得也好,失也罷,有一顆平常心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