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中秋 讀“詩”賞月 之二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photos.com

◎野鶴

【明心網】明月,確是歌詠的好素材,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此輪明月已被人間賞望幾千萬年,即使少有人去追根究柢這白玉盤從何而來?

詩仙李白筆力非凡,欣賞其《關山月》一詩即可分曉,“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勾勒出渺遠壯闊的邊塞圖景,但見群山之間白蒼蒼霧茫茫的雲海,皎潔的明月正從天山頂上冉冉升起,看在玉門關外戍守戰士的眼底,格外觸動懷鄉思家的情感。

唐玄宗年代的詩人張九齡望月所見到的景象,則有所不同。在《望月懷遠》詩中,這位曲江公寫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明月自海平面緩緩升起,水天一色,如是朦朧蒼茫。漂泊天涯暫分西東、未能見面的情侶,此刻面對此景,只有整夜無盡的相思了。

太平盛世,大家安居樂業,欣賞明月有羅曼蒂克情懷,如果置身亂世,再看到如鈎殘月,可就感傷了。南宋建炎年間,天下紛亂,百姓疾苦,我們讀這首歌便知天下蒼生在亂世中的處境,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蘿帳,幾家飄散在他州。”明月雖然普照天下,但離亂中不知拆散幾多骨肉,彼此際遇不同,命運也不一樣,就造成幾家歡樂幾家愁了。

亂世中生離死別際遇,詩人白居易感觸良多,在《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遺弟妹》一詩中,這樣寫著: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吊影分為千裏雁,辭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讀來讓人鼻酸,兄弟姐妹因時難年荒而離散,未能在中秋明月夜團圓,心裏是何等苦楚,這時仰望明月,卻只能偷偷自個兒垂淚,遙祝旅居異地、千裏相隔的兄弟姐妹們,多加保重。

喜歡小酌幾杯的朋友,在中秋明月夜邀請三五好友相聚,那你可能最欣賞詩仙李白的詩句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不是嗎?無獨有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感慨人生際遇就像月圓月缺一樣,一切都有命,命中有時終需有,命中無時莫強求,有酒當喝,有月當歌,呼應李白及時行樂觀點,《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中: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飲奈若何?”,在中秋特別明亮的月色中,呼喚友人有酒你還不喝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亂如麻,如果你是局中人,此時望月就相當感傷。五代後唐君王李煜,在風雨飄搖中、國家淪亡後,所寫的詞《虞美人》中::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流!”貴為君王無力守住江山,往事已如煙塵,知道也罷,不知道也罷,人生該得多少終有天命,此時雖皓月當空,卻不堪回首,就把那蚱蜢舟載不動的幾多愁,付之長江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