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持身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弘毅【明心網】子張是孔子的學生,是一個積極追求聞達於世的人。一天他問孔子說:“怎樣才能做官呢?”孔子說:“做官最難得的就是使自身平安並獲得美好的名聲了。”
子張接著問:“如何才能做到呢?”孔子說:“君子做官有六條應該遵守的行為。有好處的時候不要自己獨占;教育不聰明的人的時候,不要超出他的接受能力而貪圖快速;已經出現過的錯誤不要再犯;話說錯了不要強詞奪理的為之辯解和頑固堅持;是非曲直不易辨明的官司不要亂判;日常事務不要往後推脫。”
子張問:“僅僅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不夠,君子做官還有七條應該避免的:憤怒的時候不要責怒他人,否則的話,矛盾就會由此產生;不要拒絕他人的規勸,否則考慮事情就會過於片面;不要對別人不恭敬,否則就會喪失禮貌;不要懈怠懶惰,這樣就會錯過時機;不要鋪張浪費,不要不好好合作,這樣事情會因此而做壞;不要做事情沒有條理,否則就會亂忙一氣,爭執也會因此而釀成。”
孔子又說:“為政要把應該遵循的六條和應該避免的七條熟記在心,還要把這些原則體現到自己的為政實踐中,分辨清楚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然後趨利避害。這樣做,你不要求人民報答,人民也會歸附你,政事也會處理得當,就能夠使自身平安並且獲得美好的名聲了。”
儒家非常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認為恭敬和謙虛一樣,都是為人處世的重要準則,因為人只有以一種恭敬的心對待別人,對待自己的職責,才能獲得別人的尊敬。因此,儒家說:“敬,身之基,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
(正見網)
發稿:2006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