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 五千文明 > 敬天重德

為什麼皇帝的墳墓稱“陵”?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語 整理

【明心網】“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霸陵傷別。樂遊原上清秋節,鹹陽古道音塵絕。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相傳這首《憶秦娥》是唐代詩仙李白遊秦漢舊跡時,因觸景生情所發出的感嘆。詞中的“漢家陵闕”是指位於現在陜西關中黃土高原上的西漢帝王陵墓。舉世聞名的明朝十三個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則坐落於北京西北郊昌平縣境內的燕山山麓,是著名的古跡和觀光景點。那麼,古代帝王的墳墓為什麼稱“陵”呢?

“陵”原為大土山之意,如《左傳.僖公三十二年》:“sビ卸暄傘!本褪撬祍ビ辛階笊健F涫翟謚艹鄖埃醯姆嗇茍汲啤澳埂倍懷莆傲輟薄@紜妒椋咨稀罰骸疤準攘ⅲ幻鰨烈胖鍆!弊ⅰ謾巴┨濫溝匾病!彼隕壇醯姆嗇掛渤啤澳埂薄?p>又《周禮.春官.冢人》∶“掌公墓之地,辨其兆域而為之圖。”《周禮.春官.墓大夫》∶“掌凡邦墓之地域。”冢人的職責是掌管君侯的墓,分清方位、地形並畫為圖;墓大夫則專職管理全國墓地,並將墳墓形勢畫成圖。因此,周代君王的墓也稱“墓”亦不稱“陵”。

中國帝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約從戰國中期以後,首先出現於趙、楚、秦等國。《史記.趙世家》載∶趙肅侯十五年經營壽陵。《秦始皇本紀》載∶秦惠文王葬公陵,悼武王葬永陵,孝文王葬壽陵。由此可見,這是君王墓稱“陵”之始。因為當時封建王權不斷增強,為表現最高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墳墓不僅占地廣闊,封土之高如同山陵,因此帝王的墳墓就稱為“陵”。

依規定皇帝的墓可建九丈高,但一般皇帝陵總是超過這個高度。至於老百姓的墳墓,不但要稱為“墳”,還受限在三尺以下,否則就是違法,要接受處罰的。其他大臣們的墳墓也有規格限制,不能隨便超越。

漢朝之後,幾乎每個皇帝陵都有稱號。如漢武帝陵稱為“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稱為“昭陵”等。還有生前沒有當過皇帝,因為子孫做了皇帝,死後就被追尊為帝的,他的墳墓也被稱為“陵”。如明太祖朱元璋做皇帝後,追謚他的父親朱世珍為淳帝,立廟號為仁祖,就安徽鳳陽原墓建為皇陵;追謚他的祖父朱初一為裕帝,廟號為熙祖;追謚他的曾祖父朱四九為恒帝,立廟號為懿祖;追謚他的高祖父朱百六為玄帝,廟號為德祖;因德、懿二祖葬址不詳,於是將熙祖江蘇原葬處建陵葬三位祖帝後衣冠,三人合葬的墳墓稱為祖陵。又如晉武帝司馬炎因篡魏政權當了皇帝,追謚他的祖父司馬懿為太祖宣皇帝,墳墓就稱為高原陵;追謚他的伯父司馬師為世宗景皇帝,墳墓稱峻平陵;追謚他的父親司馬昭為太祖文皇帝,墳墓稱為崇陽陵。而這種追尊的情況,歷代王朝幾乎都有。

中國歷代王朝提倡“厚葬以明孝”、“事死如事生”,所以每每皇帝逝世,就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為其建造巨大的陵墓。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在滄桑多變的歷史長河中,昔日帝王的尊貴榮耀已是過眼雲煙,所留下的只是這些陵墓仍巍峨聳立,向後人訴說著他們曾經寫下的輝煌史跡,訴說著歷代衣冠文物曾經有過的千古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