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童話我們永遠去讀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明心網】幾年前的一次,我在武大圖書館看書時,聽到兩個人的談話。從飄入我耳朵的片言只語裏,我知道他們正在尋找一本叫《小王子》的書。
這本書以前我讀過,其實它是一個中篇童話。聖—埃克絮佩裏著。聖—埃克絮佩裏是法國著名的飛行員兼作家。他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和戰友亨利·吉約梅等人一起開辟過從非洲到拉美的國際航線。1944年7月31日,他執行偵察任務時,消失在地中海上空,再也沒有回來。
在飛行之余,聖—埃克絮佩裏寫了不少作品,記錄他“在星群中找到的真理”。在他的眾多的作品中,《小王子》是最受人們歡迎的一部。這本不足五萬字的小書1943年出版於美國,不久即成為名著,後來又被拍成同名電影。在作者的祖國法蘭西,這本書已銷售400萬冊以上,足可與大名鼎鼎的雨果、加繆等人相比肩。即使在華語世界,也至少有五種不同譯本出現。
為什麼一本小書會受到如此青睞呢?
聖—埃克絮佩裏在這部童話小說裏,通過一顆小星球上的一個小王子旅行宇宙的經歷,表達了對人類“童年”消逝的無限感嘆。小王子在旅途中到過六個星球,碰到過一個目空一切的國王,一個愛慕虛榮的人,一個消磨光陰的酒鬼,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一個循規蹈矩的點燈人和一個學究式的地理學家,最後才到達地球。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式的眼光,透視出這些大人們的空虛、盲目和愚妄,用淺顯天真的語言寫出了人類的孤獨寂寞、沒用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系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
故事裏一只狐貍說過這樣一句富有哲理的話:只有心靈才能洞察一切,本質的東西肉眼是看不見的。狐貍告訴小王子,在茫茫的宇宙中,因為有一朵玫瑰花存在,你曾經為她澆過水、除過蟲,和她有著心靈的感應,所以宇宙就完全不同了。世界上有千千萬萬數也數不清的玫瑰花,它們看上去沒有什麼不同,但因為有了心靈,你的那朵就和別的有了千差萬別,所有別的玫瑰花加在一起,也不能取代她。
我每一次讀《小王子》,都被這種孩子式的看待世界的態度感動,多麼天真、幼稚,可又多麼純潔、真誠。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沒有靈魂的蒼蠅,喧鬧著,躁動著,聽不到靈魂深處真誠的低語。時光流逝,童年遠去,我們漸漸長大,歲月帶走了許許多多的記憶,也消蝕了心底曾經擁有的那份童稚的純真。我們沈溺於人世浮華,專註於利益法則,我們不顧心靈的沈重的桎梏,可是愈如此,愈體驗到人生意義的虛無。讀大學時,我看了不少現代派的作品,裏面充滿了欲望、異化和夢魘,這些對世界險惡真實的寫照,看得人心裏充滿了卑瑣失望。但是,每次讀一遍《小王子》,就好像在清水中洗了個澡一般,心又重新變得剔透明亮了。
後來,我漸漸發現,許多人提到自己最喜歡的一本書時,都會選擇一本童話,有安徒生、有格林,也有聖—埃克絮佩裏。這些人有不同的經歷,不同的個性,但對童話的那份熱愛卻是相同的。童年雖然不會再回來,但在童話裏,我們卻可以找回那份童年的感覺。
我常常想,沒有人永遠童年,可是永遠有人童年。
沒有人永遠童年,可是我們可以永遠保持一份真純的童心。
沒有人永遠童年,可是我們對童年的渴望永遠。
永遠的童話我們永遠去讀。
發稿:2004年1月31日
更新:2004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