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笨不笨?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明心網】最近看了電影“他不笨,他是我爸爸”。這是一部與爭取監護權有關的片子,看後不禁感受良多。
本片劇情是描述一位名叫Sam的男子(由西恩潘飾演)由於他只有相當於七歲大男孩的智能,自然也只能在類似Startbucks的咖啡店當個收入微薄的服務生;周圍更只有一群與他一樣智能不足的朋友。基於上述情況,Sam被政府兒童福利部門認定無法照顧女兒露西,檢察官想藉由司法判決,強迫Sam放棄監護權,將露西交由適當的寄養家庭撫養。
Sam面臨即將失去女兒的危機時並沒有退縮,反而在朋友建議下翻電話簿找到名律師Rita(由密雪兒菲佛飾演),希望Rita能幫他與女兒團聚。Rita最初以Sam付不起律師費為由拒絕,後來因為受不了其他律師在背後議論她從來不會接任何公益服務性質的案子,才負氣表示不收Sam一分錢,願意義務當Sam的律師。但是心裏對Sam的智能與卑微仍有濃厚的厭煩與不耐,對這件爭取監護權案也不表樂觀,認為絕不可能有圓滿的結局。然而隨著與Sam的接觸,逐漸了解Sam後,Rita被其溫暖、富愛心與對別人不設防的真誠態度深深感動,才真心願意盡一切能力幫Sam打官司。而Sam對女兒深刻的愛最後也感動了寄養家庭,讓他們改變偏見,承認Sam對女兒的愛的確是無可取代的,並且願意共同監護,大家一起幫忙Sam照顧露西。
在這部電影中有些部分是蠻值得大家探討的。例如,檢方在法庭中一再以智能不足與不能提供露西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為由,作為判定Sam無法當一個好父親的重點。但是Rita卻提出反駁意見,指出現實中有太多父母在面對層出不窮的小孩問題時,不也常有嚴重的無力感,表現不知所措,甚至懷疑自己是否低能的情況?我們能因此說他們是不適任的父母,而剝奪其撫養權嗎?所以,智能高低真的是判斷一個人能否當一個好父母的絕對標準嗎?在法庭外,露西面對自己有一個與他人不一樣的父親Sam,不僅深愛他,也不願與他分離,時常趁夜晚偷偷離開環境良好的寄養家庭,出走到父親狹小的住處睡覺;同樣也有一子的Rita,其子威利對擔任名律師、也提供他充分的物質享受的母親卻是冷淡疏離!有誰關心小孩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呢?物質生活嗎?不盡然吧?
整部電影中可以看到Sam用心照顧露西,給予露西全心全意的父愛,也教育露西,不要因為害怕比爸爸聰明而拒絕學習;另外,縱使在不利於自己的監護權判決情況下,Sam仍堅持叫露西在法庭中要誠實說出曾違法逃離收容機構的事;Sam也誠摯地對露西愛護有加的寄養家庭表示感謝,並且希望對方能當露西的媽媽,協助自己撫育女兒,更體貼地告訴對方,千萬不要因為露西常趁夜晚離開而失望,因為他在露西的圖畫中看到露西已有接受寄養家庭的表示。Sam或許不是世界上最棒、最完美的爸爸,但是他至少擁有了每個為人父者應該具備的特質,那就是真心與無私!
相對於Sam的純真,對別人的苦痛感同身受,替他人著想;Rita的表現就是負面的對照了。Rita習慣用謊言敷衍別人,如剛開始欺騙Sam要將其案件介紹給更適當的律師處理;更因為好面子、怕被人恥笑而欺騙自己,不肯面對丈夫常出軌的問題,寧願維持一個早已空洞、名存實亡的婚姻。直到遇見Sam後,Sam真心給予意見,Rita才決定放下一切顧慮,與丈夫離婚,展開新生活,並且重新培養親子關系。難怪最後Rita說,跟Sam做朋友反而是自己受益比較多!
現實中我們常以知識、財富與社會地位武裝自己,顯示自己高人一等,甚至不自覺地自以為是,歧視或排擠弱勢的人。我們忘了人類最珍貴的寶藏其實是人性的真誠與良善,慈悲與包容。如果缺少了這些特質,人類社會就只有紛爭與對立;相反的,當人群互動時,倘若可以充分發揮真、善、忍,人世間就算有再大的缺憾,都能圓融!這就是觀賞本片後,我的深刻感受。至於Sam笨不笨,就交由讀者自己去評斷了。@
發稿:2003年12月3日
更新:2003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