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的新聞鏡頭與“新偽”畫皮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心不太急日前,央視一攝制組來到筆者所在城市,計劃拍攝一組警察抓捕嫌犯的現場鏡頭。其實,警察早已掌握了該偽造機動車牌犯罪團夥的所有情況,也早該把他們緝拿歸案了,但為了配合電視臺的拍攝,就一直沒有動手。攝制組到達當晚,市局調動100多名警力,層層布控,設下天羅地網,然後精心挑選幾名精兵強將出鏡頭。到達預定抓捕地點,當警察們根據“劇本”的安排,猛虎下山,向正欲進行非法交易的犯罪嫌疑人撲去時,誰知犯罪嫌疑人竟然不按劇本“演出”,致使抓捕失敗,各種預想的鏡頭未能拍攝成功。
也難怪,誰讓他們不在事先就讓犯罪嫌疑人看“劇本”呢。
犯罪嫌疑人狼狽逃竄,警察英勇追擊,追了五條大街後,終於讓犯罪嫌疑人脫逃。當晚,在本市新聞中播出了這樣的鏡頭:警方只好派出兩人,直接到犯罪嫌疑人家中,將正在睡大覺的嫌犯銬上帶回來了事。這樣的鏡頭當然不夠“真實”,質量也不高,於是央視放棄播出。
這是央視一次失敗的拍攝。
在其余的時候,央視的拍攝都是很成功的。比如說,要拍幾個代表在基層的新聞,他們根據線索來到某縣,和縣官接洽後,反復講述拍攝要點、註意事項,是否寫好該新聞的“分鏡頭劇本”,我不得而知,但根據他們認真、嚴肅、負責的工作態度,我想他們一定做好了類似的事先準備。縣官換好了衣服,甚至專門去做了發型、化了妝。與此同時,另一批人馬根據拍攝要求,已事先趕赴“新聞現場”,組織各級幹部、各色群眾,熟悉現場、練習臺詞、安排出場順序等等事宜了。當然,那些人都是在提前接到通知、丟下當天各自手中的工作和正在忙活的事情,專門趕來上鏡頭的,積極性很高。經過充分、周密、細致的事先準備,於是“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的新聞開拍了——某縣官親切地來到群眾中間,打招呼、握手,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情況,群眾很認真、很熟練地回答縣官的提問,縣官照例發表指示,內容當然緊扣幾個代表。還有基層幹部現場向縣官匯報工作,大家共同研究如何致富,比如是修一條路,當場就拿著地圖,指指點點,規劃這條道路如何如何。其實這條道路在三個月前就已建成通車了,今日的拍攝不過是在“再現一年前的真實情況”。
於是高質量的新聞鏡頭就一次性的拍攝成功了。
成功的關鍵就在於,上鏡頭的人都在事先讀過“劇本”、甚至經過“編導”反復說戲或排練,而不像開頭的一幕,只有警察看過“劇本”,嫌犯沒有看過。沒看過當然不懂配合。
但這還是新聞嗎?
是的,央視就把這種東西叫新聞,並安排在黃金時間、在新聞聯播中播出,而且受過專業訓練的播音員,字正腔圓,把臺詞念得鏗鏘有力,一點兒都不臉紅。13億人民都看見了,但已見怪不怪——幾十年了,大家都習慣啦。大家都知道這就是咱中國特色的“新聞”。流毒以降,全國各省電視臺、各縣電視臺、甚至鄉鎮電視臺,就都按央視的“標準新聞”拍攝方法拍攝、並播出“新聞”了,終於造成全國性的重大視覺汙染。
問題是,縣、鄉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多出身於黨政宣教崗位,頂多工作之余讀個電大之類的文憑打發日子,而省級以上電視臺的那些自稱中國“新聞人”的人,他們都是科班出身,念過不少“馬列主義新聞學”之類的書,知道新聞“三性”中有及時性、真實性,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的新聞既不真實也不及時嗎?這種事後補拍的、“再現真實”的新聞又怎能宣稱“第一時間、第一現場”?頂多算是末流電視劇——無論從劇本創作、演出水平、拍攝技巧看,都是不入流的。
但他們竟敢把這些虛假的垃圾“電視劇”放在新聞聯播中播出,並把它叫“新聞”!這既是對真正的新聞人的汙辱,更是對全國人民的智商的汙辱!
發稿:2002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