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煉文化世界回眸再現輝煌
道德升華緣歸大法病祛身輕佛光普照今日神話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時空中外預言科學新見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惡揚善曝光邪惡慈悲為懷
人生百態 社會亂象紅朝謊言華夏浩劫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怒人怨因緣啟示
深思明鑒心明眼亮信仰漫談雜談隨筆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啟示詩文樂畫
國際聲援天地正氣良知永存緊急救援
主頁

改革四年,中國金融危機有增無減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陳勁松

【新生5月30日訊】97亞洲金融風暴余悸未消,遭受重創的東南亞國家尚徘徊在停滯與復蘇的邊緣。有關下一次金融風暴的預測,又在專家圈子裏議論起來,焦點之一是中國,中國將會是下一輪金融風暴的發源地和中心點嗎?

明顯的跡象,是中國金融系統的持續性糜爛。本來,在東南亞國家爆發金融危機之後,各國都加強了對自身金融系統的檢討和監管。中國似乎應該得到最直觀和最有參考價值的教訓。當時,中國各大銀行的呆帳壞帳嚴重堆積,高達貸款總額的20%。以改革派著稱的總理朱熔基剛剛上任,發重誓要徹底整頓中國的金融體系,並徹底改革中國的國營企業,以此解決銀行的呆帳壞帳問題。

朱熔基從整治黑洞巨大的各地信托投資公司入手,一度顯示出大刀闊斧的進取姿態。轉眼四年多時間過去了,許多人以為,在朱熔基的大力整治之下,至少中國金融系統應該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了,呆帳壞帳應該已經大大減少了。實情卻不然。各大銀行的呆帳壞帳竟進一步惡化。從占貸款總額的20%,飆升到占貸款總額的50%。

這一後果的由來是:為了幫助國營企業“脫困”,四大商業銀行奉命繼續向國營企業發放巨額貸款,即“輸血”;所謂國企改革,以“債轉股”的方式進行,不管效益好不好,大都能夠批準上市,以便“集資”;股市一度連續上漲,國營企業於是宣布“扭虧為盈”;受此激勵,銀行更違法借款給企業,縱容企業到股市“炒股”牟利。

然而,股市充滿風險,升降實不由人。尤其在大量國企“垃圾股”的充斥之下,中國股市淹沒在無邊無際的泡沫之中。泡沫一破,股價便跌,一發而不可收。果然,滬深股市迄今已呈現連續十二個月的滑坡,股價平均縮水30%,投資者前功盡墨。

於是乎,銀行的違法借貸資金被“套牢”;當“扭虧為盈”成為一句笑話之後,銀行支持國企“脫困”的貸款也轉變成呆帳壞帳;新帳加舊帳,究竟有多少?人民銀行估計不良貸款占貸款總額為25%,但許多專家卻認為,實際數字應該是官方數字的一倍,即50%。國際標準普爾評級公司年初做出評估:要打消國內銀行的呆帳壞帳,中國當局將花費5180億美元,即需花費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一半的經費。

銀行呆帳壞帳的累積,顯現一個清楚的公式:國企大量上市,為股市大量增加“垃圾股”,加劇股市泡沫化,擴大股市風險;股市崩盤,“套牢”國企炒股資金,粉碎國企“上市集資”的迷夢;國企效益惡化,使銀行貸款再一次成為呆帳壞帳。即,由銀行資金,變國企資金,再變股市資金;由股市風險,變國企風險,再變銀行風險。如此惡性循環,往復無窮。

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銀行、企業、股市資金的惡性循環不被打斷,中國爆發金融風暴的可能便在所難免。一如東南亞國家當年的寫照。由另一家國際權威機構,裏昂證券公布的報告認為:中國國債占GDP的比重應該是139%,即中國官方數據23%的六倍!因為中國當局並未將資產負債表外的融資項目列入計算,例如國有企業的負債和未償付的退休基金等。該報告估計,如果列入這些項目,中國公共事業的赤字將達到GDP的10.4%,而非官方所公布的2.6%。因這兩項指標都遠遠超過了公認的國際警戒線,故該機構斷言:中國金融風暴一觸即發。

遺憾的是,國人似乎更喜歡聽一些順耳的話。當國際上批評中國經濟政策,或者質疑中國經濟數據的可信性,或者否定國企改革成果時,必有官員和禦用文人,一觸即跳,將批評和質疑斥為“別有用心”,是為了“唱衰中國”,是為了“阻止外資流入中國”;反過來,當國際上出現稱頌中國經濟改革成功,或者高度贊揚中國經濟成就時,同樣是那批官員和禦用文人,立即大幅報道,連番引用,視為經典。以至於“中國將在2050年趕上美國”、“中國成為亞洲經濟的火車頭”、“中國經濟一枝獨秀”,等等樂觀論調,令國人耳熟能詳,頗以為自豪。

如此厚此薄彼,好大喜功,淡化了國人的危機意識,當金融風暴真正爆發時,中國還剩下多少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