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債實為官方數據六倍 可能掀起金融危機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 |
裏昂證券針對中共公共財政狀況進行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共的國債占其GDP(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應是139%,而不是中共官方所公布的23%。報告分析,會產生如此大差距的原因,是因為中共未將資產負債表外的融資項目列入計算,例如國有企業的負債和其未償付的退休基金等。該報告估計,這些項目若列入計算,中共公共事業的虧空將達GDP的10.4%,而非官方所公布的2.6%。
裏昂首席經濟學家金沃克指出,在此不利情勢下,幸好中共當局正透過額外的賦稅營收及拍賣國有企業資產,以使國債惡化的情形得到控制。金沃克說:「直到今年稍早之前,我對中國能否安然度過金融風暴仍感悲觀,但我現在認為他們應還有一線生機。」
對於近期不斷有經濟學家質疑中共的經濟成長數據被高估,金沃克認為,主要是因為大陸三十一省所公布的經濟成長率中,有三十省的成長率高過全國成長率,而引起外界的普遍不信任。
裏昂在報告中也指出,中共官方的預算統計細節非常不明確,同時也未確實反映出國家的財政義務,特別是政府和私有企業的分界常令外界混淆不清。
報導指出,中共當局近年來一直迫使四大國有銀行繼續對不良國有企業放款,以求解決經營困境和失業率問題。結果導致銀行累積大量的壞帳,保守估計已達到放款總額的28%。不過長期研究中共財政狀況的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專家拉迪(Nicholas Lardy)指出,大陸的國有銀行在資本重整的壓力下,加上商業銀行的競爭,已經開始減少對國有企業的放款。
拉迪指出,中共當局對國有銀行的政策底線應該是,在三至四年內,持續讓銀行獲利成長,並設法使新壞帳的比重下降,如此銀行方面才有余力沖銷這些壞帳。
另外BBC27日的報道也指出,裏昂信貸在香港的分公司的研究報告表明,中國政府的債務可能是政府正式公布數字的6倍。該報告指出,中國的政府的債務幾乎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40%,而中國政府的數字則說債務只占23%。裏昂信貸強調,計算中國債務十分不確。官方估計沒有可靠的支持,所以這些數字如何要取決於信任度。
裏昂信貸的調查考慮到了記錄債務和國有企業沒有資金的退休金義務,但市政府數字並不包括後者。中國的經濟統計目前正在受到越來越謹慎的對待。最近的數字可能給國際投資者以謹慎的理由,因為中國7%的年經濟增長對他們具有吸引力。
裏昂信貸表示,中國的債務和處於衰退中的日本相當。他們的分析人員說,中國的債務情況嚴重,但是認為中國政府做出很多努力,避免發生主要金融危機。
許多債務問題的原因是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的運作方式,他們在過去不得不支持虧損的國有企業。中國政府以此避免公司倒閉和大量失業。
發稿:2002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