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戰爭到何時
打印機版 | 【投稿/反饋】 ◎徐迅雷現在,劉姝威600字短文粉碎“藍田神話”,被傳為佳話,有網友說這是“一兩撥千斤”,甚至稱劉殊威是“劉大俠”。2001年12月,這位中央財經大學研究所研究員,對藍田股份自1996年上市以來以5年間股本擴張了360%的“驕人業績”,以一篇600字的短文直接提出質疑,從而使自己卷入了一場始料不及的風波,背後的艱辛和承受的壓力,別的人是無法直接體會的。4月2日《北京青年報》報道:藍田大案謎局未解,但藍田訴劉姝威一案在一波三折之後走到終點,湖北省洪湖市人民法院裁定駁回藍田的起訴。
相對於“龐大”的上市公司藍田,劉姝威真是“弱勢群體”裏的一分子。她進行的戰爭,是“一個人的戰爭”。有讀者這樣形容:“她的大聲疾呼卻像一個人獨行在沙漠裏的哭號,蒼涼淒慘且孤立無援……”劉姝威讓我想起另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她就是被聯合國秘書長安南這樣評價為“第一位在中國農村從事艾滋病預防宣傳的女性活動家”的一位七十五歲老人高耀傑。高耀傑是一位退休的主任醫師,1996年,她的心被一位臨死的艾滋病人的悲慘情景所刺痛,於是“拒絕了安閑舒適的生活”,開始了預防艾滋病的孤軍奮戰——“與最頑固的疾病和疾病背後的一切做鬥爭”。
眾所周知,河南一些農村因賣血而成為艾滋病的重災區。高耀傑自費編印一批批“防艾”材料,一次次進行調查走訪,一回回開展廣泛宣傳。然而,現實讓高耀傑體會到了一種徹骨的冷漠,在一些娛樂場所、企事業單位甚至一些政府機關,宣傳“防艾”成為了最不受歡迎的活動,她也變成了最不受歡迎的人。但她堅忍不拔,堅持“一個人的戰爭”,老人說自己的戰術是“農村包圍城市”,隨著調查的深入,她逐漸揭開中原地區艾滋病的遮羞布。
一個智識者,經常不為人所理解,甚至為人所曲解,甚至招人阻撓和反對。劉姝威和高耀傑,她們面對的都是龐大的對手,都是經濟社會的“重災區”,她們從事的都是涉及到國計民生的大事。她們以個體的良知和智識,站在滔滔洪流面前,發出了先知者的第一聲無畏的吶喊。但先知者往往是孤獨者,“一個人的戰爭”往往難以得到廣泛的理解和支持,一時半會還就算了,但如果長期沒有人加入先知者的隊伍,與他們結成堅強的同盟,那麼,他們就難以戰勝強大的對手,可能釀成他們的人生悲劇,這就是我們社會的不幸。
“一個人的戰爭”,反映了我們社會整體監管能力的欠缺。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納說:“我相信人類不僅僅是在忍耐下去,他將會戰勝一切,他是不朽的。不是因為惟有他才是眾生靈中具有不可消除之聲音的生物,而是因為他具有靈魂,具有一種能給予同情、作出犧牲和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有理由相信,劉姝威和高耀傑能堅持不懈,但他人與社會在對她們表示崇高的敬意之外,必須給予她們最強大有力的支持。
發稿:2002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