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的《傅玄引谚》:争执的目的是名利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文:晓月魏晋时期的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人,写了一首《傅玄引谚》。这首诗或许就是一个民谣吧。里面提到不争的道理,说的倒是挺对的。
己是而彼非,不当与非争。
彼是而己非,不当与非平。
诗人说的很明白,如果你是对的,就不应该和错的争;如果你是错的,就不应该去引起争执。也就是说,无关你的对错,都是不应该和别人发生争执的。
这个道理倒让我们可以联想到无神论的思想。无神论认为看不到神的存在,所以认为没有。如果谁认为有就拿出证据来。这种也是实证科学的特点。
如果我们深究无神论,就会发现它是错的。如果无神论者能够看到神,那么神就是存在的。即使看不到,也同样证实不了他不存在。因为看不见的东西多了,难道就不存在吗?所以实证科学本身就是可以证实它自己是错的。
《傅玄引谚》说的是对的,为什么人还要去争呢?其实争执的人往往也是不关心对错的。对了要争、不对也要争。因为他们争执的目的是为了名利,甚至会掩盖事实,而去争执的。
而《傅玄引谚》中提到的不争,心性其实已经很高了。是一种不执着于名利的表现。
我们还记得苏东坡的一首诗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东坡的文采是很好的。看上去定力也是有的。但当佛印说了句“放屁”的时候,就坐不住了。就要跑去找佛印争论。佛印回了句“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苏东坡为什么会跑去和佛印争呢?是因为他的境界问题。说白了就是在求名。所有的争执的背后都是离不开名利的。
人们常说“争名夺利”。人争的时候,都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不是真正关心问题的对与错。
谁要争执,谁就是在求名、求利。真的是这样的。
发稿:2025年11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