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影片评析:《公民凯恩》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明心网】奥逊•威尔斯的处女影片《公民凯恩》(Citizen Kane)自1941年至今已诞生了60个年头了,在这期间,世界电影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完成了一部又一部史诗般的宏篇大作,但站在世纪之交的风口,回眸世界电影,《公民凯恩》,这部划时代的影片仍然在世界电影宝库的一隅散射着夺目的光芒。

在美国电影学院评选美国电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百部影片中,《公民凯恩》排名第一。2002年在英国一项导演与影评人的民意调查中,《公民凯恩》排名第一。同样是2002年美国图书馆针对美国编剧协会会员进行的一项“20世纪最佳剧本”问卷调查结果,《公民凯恩》还是第一。该片还曾在英国《画面与音响》杂志及法国《前进》杂志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的10部最佳影片中,均名列第一;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的12部最佳影片中,该片名列第九;在美国西雅图世界博览会评选的电影诞生以来14部最伟大的美国影片中,该片名列第2;在巴西《标题》杂志刊登的100部世界最佳影片中,该片名列第四位……

这部1941年的老电影在几乎所有的电影排行榜上都是风光无限,它被称为“现代电影的纪念碑”。年仅25岁的奥逊•威尔斯仅凭这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之作。就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

该片以美国报业大亨查尔斯•福斯特• 凯恩的死和他的临终遗言“玫瑰花蕾”开始,通过记者汤姆逊访问与凯恩生前有密切关系的几位知情者,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主人公凯恩的一生。影片涉及了主人公的童年、事业、爱情、婚姻、权力、友谊、晚年等多方面的经历,是一部容量丰富、富于哲理的传记影片。

这部划时代的影片取得的成就首先是在电影拍摄技术上,该片首次采用了大景深镜头(即深焦距镜头),大量低角度的仰拍镜头及强度对比的黑白光影运用,高速度剪接,音响蒙太奇等都可称是首创。

例如影片在表现凯恩与第一个妻子离异的过程时,从结婚到离婚共八年时间,这期间,他和妻子在思想感情上的距离逐渐加大。影片只用了六个镜头,仅几分钟时间就表现出来了。这六个镜头的场景都是在凯恩家的同一个餐厅里吃早饭。第一个镜头是二人新婚后不久,两人穿着礼服,一边谈话一边吃,凯恩还站起来给妻子倒牛奶;第二个镜头还是两人吃早饭,彼此只交谈了几句话,凯恩没有动作;第三个镜头还是在餐厅吃早饭……每次的吃饭镜头,人物的衣服都不相同,说明时间不同,二人的谈话则一次比一次少。到最后一个镜头,相互之间已不再说话。更有意思的是,两人都在看报,但看的报却不一样:凯恩看的是自己办的《问讯报》,他妻子看的是他的对头报纸《纪事报》。这一组几分钟的镜头,运用蒙太奇手法去压缩时间,扩大影片容量,把夫妻俩婚后八年思想隔阂的产生、发展过程表现得干净利落而又淋漓尽致,简洁地反映了主人公一生的重大事件。

在电影的叙事手法上,《公民凯恩》打破了以往电影顺序的线性叙事的手法,采用了非线性的多元叙事结构,运用倒叙和插叙的叙事技巧,多角度、多单元地去表现凯恩这个人。使得凯恩在不同人物的各持一词中变得更为立体与鲜活。也更具有了思辨色彩。这些全新的叙事手法在当时来讲是史无前例的。

影片所叙述的故事请见本网相关文章,电影故事:《公民凯恩》。

在艺术主题上,《公民凯恩》将镜头首次切入到人性的层面,对人性进行了相当深入的探讨。

影片开始,一个广角镜头展示了——在夜空笼罩下的凯恩的宫殿般宏伟的别墅。没有月光,星光也没有,也没有任何声响,寂静地可怕。在这“宫殿”的铁丝围墙上挂着“禁止入内”,关于这个镜头的特写,我个人认为是指:凯恩封闭的内心世界。

凯恩在躺在一张床上,四周没有一个人。空旷的宫殿揭示了凯恩的孤独。他在临死前不断的说着:“玫瑰花蕾……玫瑰花蕾……”然后死去。没有一个人守候在他旁边。

凯恩的水晶球落在地上,然后在玻璃球上折影着一个身体弯曲的护士匆匆走进来将凯恩的双手放到凯恩的胸前。这一段镜头,似乎是在暗喻人的一生的虚幻和匆匆而过。任何投影在镜子上的影象都是虚象;而护士的匆匆近来并匆匆出去,则隐喻人生的匆匆。

追踪“玫瑰花蕾”的帷幕继而拉开了。凯恩的一生在每个受访者的心灵舞台上复活。每个人都那么苍老,在为生活奋斗挣扎一生的暮年拼凑着主人公一幅充满着矛盾的人生图景。看到凯恩飘雪的童年,他的奋斗,他开创出崭新的报纸风格,结婚、生子,享受成功和财富。他野心勃勃,却在政治上猛栽了跟斗,两次婚姻都很失败。凯恩,一个奋斗了一生的人们心目中的成功者,在他临死的嘴唇上,轻轻说出来的那个字眼,像是来不及开放的花朵,仍然紧裹着自己的秘密。在片中,当他初遇第二任妻子苏珊时,功成名就的他表示“要去寻找童年”。正是那一刻,他有点伤感地望着墙上的影子:“不,是玫瑰花蕾。”而当凯恩临终前攥着那个飘雪的水晶球时,再度吐露了这个字眼。玫瑰花蕾到底为何物?是一个女人的名字?是初恋的定情信物?一件得不到的东西?还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当记者最终也没有得到哪怕是一个最起码的解释与说法时,我们看到,在烈焰熊熊的壁炉中,凯恩童年时的滑雪板被扔了进去。火焰舔掉了滑雪板上的经年积尘,渐渐地露出了这四个字:“玫瑰花蕾。” 这个词,正是凯恩在少年时最为珍爱的雪橇的名字。

关于人的一生,影片在结尾时说道:“我不认为人的一生可以用电影或者其他什么表现出来。玫瑰花蕾,也许就是拼图上的一块,遗失的一块。”

纵观公民凯恩的一生,他在几度沉浮的患得患失中几乎得到了一般人所梦想的一切,辉煌的事业与成就、优越的社会地位、宠大的资产、以及才子佳人的浪漫等,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或者说是这佯一位成功之士,在临死前唠念的却是“玫瑰花蕾”这个带给他童年无数乐趣的玩具雪橇,凯恩在享用过无数的富贵与权势之后,至死不忘的却是自己童年时代纯真、自由的生活。凯恩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他是幸运的,在他七岁的时候他就成了“美国第六大财富”的继承人,使他拥有无尽的财富;他又是不幸的,因为在影片里他不止一次的说道:“假如不是金钱,也许我会成为一个好人。”在选择一种生活的同时,他必须放弃另一种生活。

在影片里,凯恩的经历无不折射着人性被异化的迹痕,从无拘无束的孩童到显赫一时的报业大王,凯恩得到了浮华的世故,却失去了一去不返的纯真年代。影片中凯恩的性格矛盾,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人性的深邃和复杂,凯恩以公民和爱国者自居,在政见上却一再出尔反尔。凯恩是自私封闭的,这也因此注定了他一生家庭的悲剧。他很自我,在他的世界里几乎只有自己。他始终认为自己的事业和信仰是最重要的,却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和婚姻中心灵的勾通。在事业上他刚愎自用,在大众与家人的面前,他是伟岸的领导者;而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却充满了孤独与寂聊。凯恩是孤独的,因为他太自我,也因为他太有钱,这世界还有很多物质财富和自我以外的东西,而他却失去了,也许这就是他临终前内心的回归吧。正是对凯恩的性格及心理独到深刻的刻画,成了《公民凯恩》一片的点睛之笔,而对人性这一永恒艺术主题的提炼,则为这部电影注入了长存的生命力。

当然,影片把错综复杂的事物呈现在观众面前,却并未把凯恩一生的含义完全点破,这是非常高明的一点。完整地展现丰富复杂的现实情景,让观众自己去感受、思考,而不强使观众注意什么以接受导演对事物的单一性观点。这在今天已属司空见惯,但在50多年前却是一种变革观念的了不起的实践!

《公民凯恩》这部影片,是奥逊•威尔斯以美国报业大王赫斯特为原型,加上了自己童年时寄居他人家中时的经历及感受,成功地塑造出了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形象。它在电影艺术形式上大胆变革,划时代地开创了现代电影的风貌,对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电影创作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该片共获得九项奥斯卡提名,但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影片涉及的现实人物,它最终只获得最佳原创剧本一项金像奖,这也许是奥斯卡永远的遗憾之一。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之一。五十多年来,它一直被电影工作者们奉为经典。

出品:雷电华影片公司RKO Radio Pictures, Inc.
年份:1941
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
主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约瑟夫•哥顿Joseph Cotton、多罗茜•康明格尔Dorothy Comingore
影片色彩:黑白
影片长度:119 Mi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