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归来兮!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新生7月15日讯】《重庆晨报》登载了一则新闻故事,其梗概是:两记者在渝中区花街子见一40岁左右男子用绳子勒住一只狗的脖子,一会儿拖地,一会拎起将狗悬吊半空,狗就像死了一般,任由摆弄。几个“棒棒”居然拿着棒棒,向狗劈头盖脸地打,还口口声声称:“不如打死了卖到馆子里去。”最后,记者在众人“掩护”下,解救了这只险些被主人勒死的怀了孕的母狗。篇末的《记者手记》写道:从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到为博红颜一笑、用微波炉烤狗的残忍行为,再到今日怀孕狗之惨状,记者震惊不已:人性为何如此冷漠?为什么那男子虐待小狗时,众人竟如此漠然?为何那男子对一只怀孕母狗,竟下此毒手,并以此为乐?为何热爱、同情动物之心在市民中如此缺乏市场?现代人的心理出了什么毛病?这两名记者若是读到6月29日《中国安全生产报》“交警活活轧死农民”的报道,一定更惊呼:“现代人的心理出了什么毛病?”“人性为何如此冷漠?”该报道说,6月12日下午4时左右,多年来一直以经营联合收割机搞麦收为生的河北平乡县农民马书平,将联合收割机开至河北南和县善友桥村附近时,南和交警队副队长符远新开着一辆桑塔纳从后面驶过来,以收割机阻碍交通为由将其拦住,并命令马书平把收割机开到南和交警队等候处理。马书平求情说:“现在正是大忙季节,罚点款算了。”符远新不答应,打电话叫来几名交警,命令交警赵立群将收割机强行开走。马书平急了,就地躺倒在收割机前面的马路上,大喊:“你们要开走收割机,就先从我身上轧过去。”赵立群真的开动了收割机,轰轰地轧过马书平的身体。在围观人群的惊呼声中,收割机又倒了回去,再一次从马书平的身上碾过,一个活生生的中年汉子顿时被轧得血肉模糊。马书平被送到南和县人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现代人的心理出了什么毛病?”“人性为何如此冷漠?”这何止是《重庆晨报》记者在鼓呼,这是我们民族在呐喊!人性冷漠和灭绝的事例举不胜举,新闻媒体几乎天天有披露。还有举国瞩目心痛的,为什么恶性矿难频发,有的隐瞒不报,甚至焚尸灭迹,令中央的“六令十申”蒙羞?原因可以列出十条二十条,但我认为,问题的症结和罪恶的根源,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和矿井老板的人性冷漠乃至人性泯灭,麻木不仁,唯利是图,不把老百姓的生命当作一回事。
我们的民族曾经以“仁爱”“礼义”著称于世,让国人引以为自豪。社会发展了,物质丰富了,生活提高了,然而我们民族的“人性化”理念却在“与时相背”,有的地方在疲软,有的地方在滑坡,有的地方在扭曲,有的地方甚至泯灭。何至于此?多么值得反思啊!为此,我年初曾写过一篇《补补人性课》文章,《中国经济时报》(5月23日)发了。不是要“与时俱进”吗,我们要知道“今夕是何年”。要让人在物质和精神需要、身体和智力、才能和潜力、人格和道德、兴趣和爱好等各个方面得到丰富而充分的发展。这正是“以人为本”的治国方略的体现,也是对“人性”的肯定和呼唤。党中央发话了,我们还有必要对“人性”讳莫如深,惶惶恐恐吗?是彻底摈弃极左的陈年旧历束缚的时候了。现在“人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人性化关爱”之类的呼声越来越响,我们应该顺应时代、顺应民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弥补“人性教育”空洞,加快“人性教育”步伐,使我们民族“人性善”“人性美”的传统尽快恢复,并得已发扬光大。
为此,给有关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一,把“人性化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重要内容,结合学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民进行普遍的“人性化教育”;二、“人性化教育”从孩子抓起(中小学生参与抢劫、强奸、凶杀的案例多多,令人触目惊心),拟列入中小学教育大纲;三、营造遏制“非人性”行为的氛围,对一切“非人性”的言行,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批评和遣责;对于违反人性、灭绝人性的违法犯罪案件,在依法严惩的同时,运用案例进行警戒教育。
人性,归来兮!
发稿:2002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