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与承诺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新生7月8日讯】市场经济在为我们带来丰富的物质享受的同时,也给现实生活的信任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使我们不得不对厂家、商家保持几分警惕;假币的出现,使我们对那象征着财富的票子产生了几分疑惑;性行为的随意,又使不少人对"爱情的结晶"多了几分恐惧,于是, ……我们还能相信什么?而一个社会若是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起码的信任,那将是十分可怕的。现在许多人都说活得很累。购买商品时,在精心挑选之余,还得反复向售货员询问:"这是真的吗?"尽管谁都知道,这么问纯属多余,商家的话又有几句是真的呢?带我们高高兴兴领到一个月劳动所得的时候,不得不对那些用自己心血换来的钞票彻底检查一番,万一混进一张假钞,岂不是令自己的劳动所得大打折扣?尽管我们在购物付款的时候,无不对收银员那种怀疑每一张钞票的神态很反感。
信任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当然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的让人无法相信的残酷和无情,存在着太多太多的"甜蜜的陷阱",更多的是每个人都有吃亏上当受骗的惨痛经历……生活中的陷阱无所不在,叫人防不胜防;更让人寒心的是,那些使你上当受骗的人,常常并不是素昧平生的路人,而是你最熟悉、最信赖的朋友、同事。
也许,社会信任感的普遍下降早已是公认的事实,只是很少有人把这层窗户纸捅破而已。于是,这几年各式各样信誓旦旦的承诺特别多。一些政府机构、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曾经向社会作出庄严的承诺,力求挽回老百姓对自己日益淡薄的信任。然而,毁坏信任很容易,要重新建立信任却很难,靠几句简单的承诺究竟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再于是,热闹一时的承诺制悄然降温了,再也没有人提起当年的承诺了。
毕竟承诺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漂亮话谁不会说呢?可所承诺的内容要兑现就不那么容易了,如今的老百姓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缺乏社会和他人的信任而频频承诺,希望用承诺的方式来换取信任,这本身就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所喜之处在于,如今许多人都开始明白"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所忧之处在于,信任危机已无所不在。再说,承诺与践诺并不是一回事,所以大凡对于承诺的内容感兴趣的人不会太多。一些在党旗下发誓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的公仆不还是照样背信弃义、沦为人民的罪人吗?尽管我们不能怀疑所有作出的承诺都缺乏诚意,但也确确实实有一些承诺或口是心非,或不知所云。比如有人作出这样的承诺:顾客的满意就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听听,多么令人振奋!简直就像奥运健儿高呼更快更高更强一样。然而,就是人家的服务没能使你满意又能怎么的?
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靠承诺是不够的,而是要靠发自内心的诚意、真情。要想赢得社会和他人的信任,还是要从心灵上解决问题。正人心才是当务之急。
发稿:2002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