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廊敬天重德修炼文化世界回眸再现辉煌
道德升华缘归大法病祛身轻佛光普照今日神话
史前文化生命探索浩瀚时空中外预言科学新见
迫害真相矢志不渝揭恶扬善曝光邪恶慈悲为怀
人生百态 社会乱象红朝谎言华夏浩劫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怒人怨因缘启示
深思明鉴心明眼亮信仰漫谈杂谈随笔
上善若水省思感悟寓言启示诗文乐画
国际声援天地正气良知永存紧急救援
主页

李昌平说法实录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姜福祯

李昌平的《我向总理说实话》一书,是几十年中国怪现状的一个标本。他的许多表述,不仅为自由知识份子所不及,甚至也为许多民运人士所不及。李昌平太少了、太可贵了!我的读书札记几易其稿后,决定还是作一些实录。可惜,我只能实录其文,却没有克隆其人的本领。

如果我们还心存善念、在瞳孔里还能看见同类,那么,我们读李昌平的时候,心灵就不能不被震撼,良知就不会不被唤醒。这本书让你醒、让你哭、让你恨、让你爱。

在中国瞒和骗的“恶之花”还要开放多久?!

*打破政府运作过程的三大垄断

“第一、打破政令执行信息反馈垄断化,政府应该依靠和利用社会资源为主建立起信息反馈系统。封杀不同声音是政府是不懂成本和效率的政府;一个现代化的政府,应该是一个广开言路、广纳言论的政府。”

“第二、打破监督权的垄断化。”李昌平认为:党内监督不外乎同级监督和上级监督两种。上级监督是“老子对儿子监督”,结果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同级监督是弟弟对哥哥监督,“一般不会胳膊肘子往外拧”。他同时指出:“最有效的监督是人民群众的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具有广泛性、坚定性、公开性、公正性”。

第三、打破用人权垄断。“干部应该来自五湖四海。干部应由不同的党派、团体、甚至个人推荐,再由人事部门考核聘用。推荐的部门和个人应该负一定连带责任。”

*干部监督问题

“我参加工作快20年了,还没有见过乡政府开支票据公开接受过人民代表的审查,更没有听说过县政府支出明细对社会公开过。”

*诠释无产阶级专政

“我从政17年,深知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在具体的时间和具体的地点,并不一定在大多数人手中掌握着。就一个地方而言,国家机器,也许实际只操纵在一个或几个人手中。谁不为地方官歌功颂德,谁要揭露地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就是和地方官过不去,就必须受到国家机器的的管制。”

*农村改革的实质

“改革的实质就是将干部违背政策从农民身上获得的非正当利益还给农民。”

*社会稳定问题

“稳定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社会力量,而不是解构社会力量。”
(姜按:当下是官僚官商一只独秀,其它力量都被解构、边缘化。)

*共产党利害高于是非

“在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利害高于是非似乎永远是主流──官场盛行如此价值取向,社会还有什么标准、准则可言呢?社会还有公正、道德、良知吗?”

*诠释改革恐怖症

“我们有很多人把改革难度看得太大,对改革面临的困难产生恐惧。当初林肯解放黑奴的时候,有不少人恐惧得坐立不安。也正是林肯解放黑奴的政治魄力,才有今天的美国。”

为什么不怕干部下岗闹事?──“如果有闹事的,你就高举反腐的旗帜,把他们的历史问题一查,10个准有7个可以坐牢。”

*诠释腐败与反腐败

“时下,在一般情况下,在腐败份子掌权的地方,腐败与反腐败都是一种手段。在一个班子中,大多数人腐败,少数人要想生存在班子中,必须同流合污。在这种情况下,腐败是生存在班子中的手段了,如果有谁不和上级保持一致,上级只要随便派纪委或检察院查一下,党内肯定揪出一个腐败份子。反腐败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是腐败份子排斥异己的一种手段。”

*中国问题只能运用民主力量解决

“没有民主,权力过于集中,是产生腐败的根源。如果不运用民主的力量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政府膨胀问题,我们就会重复暴力交替政权的历史。”

*精简机构问题

“要改变干部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党的领导关键是要保证让人民做主,重构政府体制。现在的吃税费的人员必须减少一半以上。”
 
*农村债务问题

“巨大高速增长的农村债务太可怕了,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和化解,不仅是乡镇机构垮台,也极有可能县级政权瘫痪并引发一场产权大革命,改革的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干部与农民利益对抗的交汇点:管理区

“乡镇派出机构管理区一级没有经费来源,100%靠加重农民负担过日子。管理区人员绝大多数是县乡级领导的子女亲戚。”

干部有什么寄生性、垄断性特点?──“有多少党的领导干部把自己的子女、亲朋好友、精简分流下岗呢?”

*农村不稳定问题

“农村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民穷有关,与干部腐败有关──因为饥荒起盗心、不平生愤恨。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农民共同富裕和精简勤政廉洁的政府。”

*痛斥厉以宁

“厉先生应该不会不知道我们的经济学家设计的经济制度具有‘劫贫济富’的功能吧。现在中国对穷人已经够狠的了,农民月收入才100多元却要纳税;对富人够特殊的了,年收入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更多却不怎么纳税。厉先生怎么就对寄生在农民身上的既得利益阶层视而不见呢?”

〔转载自《民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