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贪污腐败的土壤和条件究竟是什么?
打印机版 | 【投稿/反馈】 ◎史静静九月十五日的《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题目是《正确认识反腐败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虽然提到腐败的根源在与共产党政府的“领导机关”和“制度”上,但文章作者依然没有正确认识到腐败的真正根源是人民缺乏信仰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人民缺乏信仰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是共产党政府一手造成的。共产党至今还是没有正确认识到腐败这一真正根源,反腐败就治不了本,中国的人民虽然会因政府和社会的腐败遭受最大的痛苦和作出最大的牺牲,但政府和社会的腐败也必将最终摧毁共产党政府本身。
人们会因为信仰按照一种道德标准去做。宗教提供人们一种道德标准,信仰宗教的人拥有了抵制和反抗腐败的精神力量和行为准则。中国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是无神论者,都不信仰任何宗教,都不受宗教的约束。过去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期,无论在中国发生了多少政治悲剧,我们还是可以肯定,在中国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对共产主义抱着一种虽然不现实,却是美好的希望,共产党的领导人普遍把共产主义当作自己的信仰。然而,在邓小平时代共产主义的理想被抛弃之后,共产党的领导人中也没几个把共产主义当作自己的信仰的人的时候,中国社会出现了信仰真空。这个时候如果共产党政府开放宗教信仰自由,让宗教信仰填补社会出现的信仰真空,而不是限制和压迫宗教信仰的自由发展的话,整个社会,包括共产党政府在内,就还能够维持一种道德准则。共产党政府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个问题,没有这样做,于是从80年代开始,信仰真空摧毁了社会道德准则,腐败就是这个时候开始以加速度的形式蔓延和升级的。
腐败的另一个根源也在于人们对未来失去信心。在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一个事实,然而今天的经济繁荣不等于人们对未来的繁荣和稳定有信心。我们看见的事实正好相反,官员见利就捞,小官小捞、大官打捞、高官让子女亲属携款外逃,“宁死不屈”,这是共产党政府的官员对共产党的未来没有信心的明确表现,如同当年国民政府放弃大陆逃往台湾一样。我们看见的事实还有国内商人赚到了钱不是移民国外,就是大肆挥霍及时行乐,毫无把利润投资未来的正常概念,反而是外资不断涌入中国市场,这是中国的商人对国家未来政策和政府的稳定没有信心的明确表现。于是,商人和官员相勾结,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变成了“无官不商”的官商勾结贪污腐败经济。
缺乏信仰、失去道德准则、上上下下对国家未来政策和政府的稳定丧失信心,人们也就不再替自己和后代的未来着想,这就是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中国共产党政府并没有正确认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根本。就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这个根本所在,谁能够相信中国共产党政府能够在解决信仰真空和人民对未来丧失信心这两个方面找到出路?
(史静静 1998年9月17日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本文摘自中国民主正义党“反腐败论坛”旧版保留贴,重新刊登。〕
发稿:2002年4月15日
更新:2002年4月16日